网站地图 - 帮助中心
您的当前位置: 肥城网 > 故事百科 > 儿童故事 正文

刘守华:把中国民间故事"点石成金"

作者: 时间:2022-05-19

    【大家】

作为百科全书式的艺术宝藏,中国民间故事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的不仅仅是民间的知识、经验、智慧、情感,更凝结积淀了中华民族优秀的精神基因与价值追求,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刘守华先生一生钟爱民间故事、追寻民间故事,他用自己丰硕的学术研究成果,为中国民间故事学理论体系的建构作出了奠基性的历史贡献。

兴 趣

刘守华先生出生于湖北沔阳一个乡村知识分子家庭,江汉平原的乡镇,民间文艺异常丰富。当地百姓最喜欢的一是看戏,二是看皮影。刘先生的童年正是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之中,耳濡目染,自然而然地听了很多有趣的民间传说。

特别是老人们讲故事,当地叫作讲“古话”,刘先生常常听得着迷,甚至有一次,他竟然忘记自己是站在板凳上,结果激动得手舞足蹈,从板凳上跌了下来。

鲜活的民间故事有着劝善惩恶的寓意,幼时的刘守华虽不甚了了,但这些故事创造出来的奇妙幻界,还是令他喜悦激动,惊奇入迷。当地百姓“编织”的这些故事,材料都取自日常生活中极其普通的人和事,而且就发生在孩子们的周围,经说故事的人加以夸张渲染,一个闪耀着奇光异彩、隐藏着无穷奥秘的童话世界便呈现在他们面前,简直是点石成金。

这个“童话世界”刺激着刘先生的想象力和好奇心,使他和人民群众创造的童话艺术结下不解之缘,由此开始领略到民间口头文学的美妙。

上大学后,刘先生利用课余时间收集各种民间故事和民间童话,并选择了民间童话作为研究方向。1956年,他完成了一篇四五万字的关于童话研究的论文。在此基础上,他一边学习相关理论,一边充实修改文稿,并陆续将相关章节的内容写成单篇论文在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

1979年,刘先生的《一组民间童话的比较研究》在《民间文学》第9期刊发后,很快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1982年,他对这部起笔于二十多年前的文稿作了进一步扩展与修改,六易其稿,由早先几万字的论文扩充到二十余万字的《中国民间童话概说》出版,并于1995年获首届全国高校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奖。

民间童话多以少年儿童作为主要对象,富有幻想性与趣味性,是具有世界性的一种口头语言艺术。刘先生的《中国民间童话概说》,是我国第一本研究中国民间童话的专著。在这部著作中,刘先生广泛吸取前人成果,认真总结中外现代学术史上一批著名学者的相关研究,并以他们的理论为基础,较为全面地探讨了中国民间童话的具体形态、艺术特征以及童话发展、搜集整理与创作等诸多问题,第一次对民间童话的范围与分类作了翔实可信的论述。

刘先生在《中国民间童话概说》中阐述了我国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之间民间童话相互影响的原因与途径,从而富于说服力地提出了中国民间童话具有显著民族特色的这一观点,使其具有了区别于前人研究的原创性意义。《中国民间童话概说》出版后,立即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高度关注和评价,先后有多种报刊相继发表评介文章予以肯定,认为它标志着“我国第一部全面系统论述中国各族民间童话的思想和艺术、探讨童话艺术发展史及其民族特色的专著”的产生。民间文艺学家谭达先先生认为此书“是当代中国童话研究领域中的最新成果。它研究的观点新、资料新、方法新,建立了独创性的民间童话科学的新体系。可以说,在促进当代中国民间童话理论科学的发展上,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探 索

1956年,还是大学生的刘先生在《民间文学》杂志上发表《慎重地对待民间故事的整理编写工作》一文,受到学界关注。1957年,他大学毕业后留校从事民间文学教学和研究工作,正式开启了民间故事的研究之路,并为此砥砺前行。

刘先生喜爱散发泥土芳香的民间故事,经常深入民间进行田野调研。从1981年起,他担任湖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正、副主席长达20年之久,足迹遍布湖北全省各地,与乡村泥土艺术广结情缘。他密切关注民间故事及传承人的形成与其社会生活环境和历史文化背景之间的关系,深入开展田野调查,并同这些口头文学家和搜集家建立了友好联系。

刘先生参与开发了湖北民间文学的“三家三村”(故事家刘德培、刘德方和孙家香,伍家沟民间故事村、吕家河民歌村和青林寺谜语村),以及被称作“汉民族神话史诗”的《黑暗传》等。围绕故事家成长和故事村形成的诸多文化因素研究,他先后发表了《文化背景与故事传承——对32位民间故事讲述家的综合考察》《中国鄂西北的民间故事村伍家沟》《湖北“故事村”里传承的梁祝传说》《故事村与民间故事保护》《清江流域的女故事家孙家香》《汉族杰出的民间故事家刘德培》等多篇论文,将故事及故事家的研究置于特殊的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下分析,注重发掘其被形式所遮蔽着的民族文化底蕴,既分析民间故事的“思想”和“艺术”特点,又重视社会历史文化对作品及其创作传承者的巨大影响,努力开掘民间故事与社会文化之间的深层关系,开创了民间故事研究的文化学范式。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网友评论:

推荐使用友言、多说、畅言(需备案后使用)等社会化评论插件

Copyright © 2012-2025 肥城网 版权所有
鲁ICP备2023001042号-1鲁公网安备 37098302001085号
Top
81620538
81620538
已为您复制好微信号,点击进入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