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帮助中心
您的当前位置: 肥城网 > 故事百科 > 儿童故事 正文

儿童故事中国神话传说哪些

作者: 时间:2022-05-19

  中国的神话小故事有什么和什么,中国的神话哪些,中国的神话小故事里有哪些人物,中国神话故事神话传说推荐,中国的神话故事睡前阅读。

  一、幼儿神话小故事:中国神话故事

  尧相传原是陶唐氏部落的酋长,后来又做了部落联盟的首领。晚年把帝位禅让给舜,一直传为历史的佳话,由于尧能严于律己,关心人民,所以后世的传说多歌颂他的仁德和功绩。甚至把他神化了。

  尧的生活非常节俭。传说他住在用茅草盖的房子里,屋内的大梁和柱子,都是用连刨也没刨过的原木做的,架起来就算了事;吃的是粗米饭,喝的是野菜汤;冬天穿着鹿皮做的袄,夏天穿着麻布衣裳;用的器皿也不过是些泥碗土钵之类,一点也没有特殊的地方。

  可是尧对老百姓却充满了深厚的仁一爱一之心。如果有哪一个人挨了饿,尧就说:“这是我使他挨饿的呀!”如果有哪一个人受了冻,尧就说:“这是我使他受冻的呀!”如果有谁犯了罪,受了惩罚,尧就说:“这是我使他陷入罪恶的呀!”在尧做国君的70年间,先是遇到过大旱,天上同时出现10个太一陽一,大地上的草木和庄稼都干枯了,尧就命羿射下9个太一陽一,解除了旱灾。后来又遇到了特大的洪水,九州大地一片汪洋,尧就命禹去治水,用了13年的时间,终于把洪水治服了。所以那时人民虽然也过了些苦日子,可是百姓对尧始终是衷心一爱一戴的,一点也没有怨言。难怪后来像孔丘这样的圣人对尧也大加赞扬,他说:“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这段话的大意说;尧这位国君,真伟大呀!最崇高最威严的是上天,唯有尧能像上天那样一爱一抚人民。那种对人民的宽厚坦荡的一爱一呀,老百姓不知怎么说才好。

  本篇据《韩非子·五囊》、《谎苑·君道》(西汉刘向撰)等书中有关材料编写。尧是远古时著名的仁君,这篇神话传说歌颂了他节险一爱一民的崇高品德。

  二、幼儿神话小故事:经典神话故事

  瑶族端午挂葛藤

  相传很久以前,有一个瑶族支系的穷人反抗官府造反失败,官兵追杀过来,见人就杀,见东西就抢,村寨遭到血洗。老百姓都纷纷地往很远的地方逃去。

  在逃难的路上,有一位瑶族妇女,她背着一个五岁的孩子,领着一个三岁的孩子,来到一座长满葛藤的大山前。后有追兵,前无去路,她抱起身边三岁的孩子,紧紧地搂着,流着眼泪对孩子说:“好孩子啊,莫要怪阿妈心太狠!带着你,大家都逃不掉,为了救哥哥,只好忍心丢下你啦!”那三岁的孩子却死死抓住阿妈的腿不放,哇哇哇地哭个不停。

  就在这时候,一个白发银须的老人出现在这位瑶族阿妈的面前。他问这位瑶族阿妈:“你怎么不背小的,反而背大的呢?”

  阿妈说:“大的是壮族的孩子,小的才是我亲生的孩子。”

  白发银须老人更觉得奇怪,忙问道:“那你为什么丢掉自己的孩子,去救别人的孩子呢?”

  阿妈说:“他的爹妈都被官兵杀了,救了他,留下一根苗,将来好报仇雪恨。”说着她心一横,就把自己的孩子丢在路边不管了。

  那白发银须老人看见这位瑶族阿妈舍己为人,十分感动,便对她说:“你不要慌,顺着这根最粗最长的老葛藤爬上去,你们就能够脱离危险了。”

  说着,老人便抖动了两下又粗又长的葛藤,说来真是奇怪,经老人这么一抖,旁边竟出现了一条平坦的山路。瑶族阿妈不敢迟疑,便背着壮族孩子,沿着山路爬了上去。

  她们刚刚爬到山顶上,那些如狼似虎的官兵便追了过来。

  官兵们追到山脚下,抬头看见瑶族阿妈背着孩子就在山顶上,他们却只看到满山的老葛藤,哪里有什么路啊!

  官兵们急得嗷嗷乱叫,瑶族阿妈不忍心看那些没有人心的官兵去杀害自己丢在路边的亲生骨肉,便扭头跑向对面的山里去了。

  官兵们找来找去仍未找到路,实在无法上山,只好退兵走了。

  等瑶族阿妈远远地看到官兵们撤走后,她就又背着壮族孩子来到山脚下。刚到山底下,更奇怪的事情又出现了,她自己的孩子在那么多官兵的跟前竟然安全无恙,正在泉边喝水呢!

  阿妈抱起自己的孩子,流着眼泪问:“孩子,你是怎么到这里来的?那些官兵怎么没有杀你?”

  孩子扑到阿妈的怀里,贴着阿妈的脸说:“是那位老爷爷背着我飞来的。”原来,这位白发银须的老人,就是这座山上的一位神仙。

  阿妈又背起那个五岁的壮族孩子,领着三岁的自己的孩子,继续赶路。

  走了没有多远,他们来到了一个山冲。在这个山冲中,有一个寨子,不少逃难的人都来到了这里。

  三岁的孩子眼尖,在人群中一眼便认出了自己的阿爸,喊着就跑了过去,让他阿爸抱了起来。

  阿妈觉得奇怪,就问丈夫为什么也跑到这里来了。丈夫说:“造反失败了,官兵把我们全都打散了。人们死的死,逃的逃。我回到家找不见你们,就随逃难的人群来到了这里。”

  丈夫又问妻子是怎样来的?于是她就把路上遇到白发银须老人,老人怎么又用葛藤解救他们的事,详详细细地跟丈夫说了一遍。

  她丈夫听了,惊讶地说道:“哎呀,我们也是这位白发银须老人搭救的。是他让我们几个年轻力壮的人走在后面,每人拖一把葛藤,清扫路上的脚印,掩护大家撤退。等官兵追来,他们一踩上葛藤扫过的路,就像毒蛇碰到它最害怕的半边莲一样,吓得马上就退兵走了。”

  人们一听,就纷纷议论开了。最后,一个年纪最大的长老对人们说:“往后,每年端午节,我们瑶寨家家户户都要挂葛藤,它能驱邪避魔保平安。”

  就这样,这个风俗世世代代传了下来。

  三、幼儿神话小故事:著名神话故事

  炎帝还有一个小女儿,名叫女娃,也有一段悲壮而富有一浪一漫色彩的故事。这故事的内容,永远激动着人们的心弦。

  传说女娃有一次到东海去游玩,突然海上刮起了狂风,掀起了巨一浪一。那凶恶的海神仿佛蓄意要夺去这位美丽少女的生命,船终于被打翻了,女娃溺水而死,她永远也回不来了。女娃死后,灵魂化作了一只小鸟。这小鸟的形状有点像乌鸦,白嘴,红足,头上带着绚丽的花纹,住在北方的发鸠山上,那山上长着很多柘树。这鸟儿啼叫的时候,声音就像在呼唤自己的名字——“一精一卫”、“一精一卫”,于是人们就叫她“一精一卫”。

  女娃恨透了吞噬她年轻生命的大海。为了复仇,她每天从西山衔些小石子、小树枝,投到东海里去,发誓要把大海填满。

  可以想象,这样一只小鸟,想用口衔的小石子,小树枝把大海填平,那是怎么可能;可是她那坚定不移的决心,锲而不舍的一精一神,该有多么可歌可泣啊!比那想用肩膀担走太行、王屋两座大山的愚公,还要值得敬佩。她真不愧为太一陽一神的女儿。

  东晋时的大诗人陶渊明,在《读山海经》诗中写道:

  一精一卫衔微木,

  将以填沧海。

  这两句诗,就是对一精一卫坚强不屈的意志、奋斗不息的一精一神之崇高礼赞!

  这种鸟,传说后来在海边和海燕结成了配偶,生下的孩子,雌的像一精一卫,雄的像海燕。

  据说直到今天东海还有“一精一卫誓水处”——因为那里夺去了她的生命,她发誓永远不喝那里的水。所以人们称她为“誓鸟”或“志鸟”,也叫她“冤禽”,民间却叫她“帝女雀”。意思是炎帝女儿变成的鸟。由此可见,她永远地活在人们的心中了。

  这篇神话故事,据《山海经》等书中有关材料编写。《山海经·北次三经》云:“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鸟,文首(头上有花纹),白喙(鸟兽的嘴)、赤足,名曰一精一卫,其名自叫,是炎帝之少女名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一精一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填塞)于东海。”一精一卫填海,不仅仅是为了报仇雪恨,也是为了使以后千千万万的人不被大海所吞噬。从理智上讲,这工作是无法实现的,可是在感情上,却叫人们感受到一种悲壮的美。

  四、幼儿神话小故事:其它神话故事

  可能有人会问:好端端的天怎么会突然塌下来呢?这里还有一段神话故事。

  传说远古的时候,有两个著名的天神,一个叫颛顼,是黄帝的后代;一个叫共工,是炎帝的后代。这两个天神,争做天帝,也就是争着当天上的元首,谁也不肯相让,于是大动干戈,打了起来。结果共工被打败了,他一怒之下,就用全身的力气去撞那昆仑山西北的不周山,一头把擎天的柱子撞折了,把连结大地的绳索也给弄断了。天便朝着西北塌了下去,所以日月星辰都往西北走;地在东南边陷下去了,所以大一江一大河的水都往东南流。

  由盘古开辟出来的美好世界被毁坏了,这可怎么办呢?只好由神圣的女娲来收拾残局了。她在昆仑山上熔炼了五彩石把苍天补好,砍下大乌龟的脚立在天地的四方,又积些芦灰止住了洪水,……经过她一番辛辛苦苦的工作,世界又变得跟从前一样美丽了。

  《淮南子·天文训》云:“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看来神界也免不了权力之争。共工虽然被打败,可是他一头将天柱撞断,不让颛顼太太平平做上帝,也不失为英雄。

  五、推荐阅读

  幼儿小故事推荐:历史小故事大全,教育小故事,亲子小故事,德育小故事,365夜小故事大全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网友评论:

推荐使用友言、多说、畅言(需备案后使用)等社会化评论插件

Copyright © 2012-2025 肥城网 版权所有
鲁ICP备2023001042号-1鲁公网安备 37098302001085号
Top
81620538
81620538
已为您复制好微信号,点击进入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