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花论坛丨如何用科幻电影讲好中国故事?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 王峰 摄影 平伟
新媒体支持 孙贝
科幻小说满足着人类对未来世界的想象,科幻电影更是将文字升级成画面,让我们能直接“看到”未来世界。9月26日上午,第35届百花电影节中国科幻电影创作高峰论坛正在进行。当代著名科幻作家韩松、世界华人科幻作家协会主席陈楸帆、北京天文馆馆长朱进、科幻电影《流浪地球》编剧、制片人龚格尔以及著名科幻作家江波、宝树等重磅嘉宾,与现场观众将共同探讨中国科幻电影发展的未来。你最喜欢的一部科幻作品是什么?
韩松说,自己一直热爱科幻文学,也关注科幻电影领域,但从来没想过科幻电影主题会受到如此礼遇,能够有一台专门的论坛来讨论科幻电影,“这场科幻电影创作高峰论坛太科幻了。”
韩松问《流浪地球》制片人龚格尔,“《流浪地球》都拍了两年了,为什么后续没有优秀的科幻片?《三体》为什么拍不出来?”龚格尔有点为难,“科幻片是一个系统工程,《流浪地球》是带有实验性的作品。即便是好莱坞,也是需要多年时间来磨练的。至于《三体》,这个问题我真的回答不了,不过现在有很多版本的影视版《三体》开拍的消息曝光。”
像《信条》那样谁都看不懂的片子是好科幻片吗?世界华人科幻作家协会主席陈楸帆认为,一部好的科幻电影应该给观众带来好奇心,包括对宇宙,自身,地球,自然等方面的好奇心,引发继续研究的动力,从而推动人类向前发展,“好奇心”应该是好科幻片的主因。
韩松问,像《上海堡垒》这种失败的电影,败在何处?一部科幻电影,哪方面最重要?陈楸帆认为,制作特别重要。龚格尔表示,制作,演员都重要,无论前段还是后段,都缺一不可。
银河奖星云奖得主江波从写作的角度认为,初心最重要。按照电影创作来说,初心也是重要因素,“你总不能说,我们来拍一部《太空婆媳剧》,这个从出发点来说就是错的。”
吴京为什么加盟《流浪地球》?韩松透露了一个细节,“吴京的老婆(谢楠)是个科幻迷。”这也是“初心很重要”的重要反应。
作为当代中国科幻“四大天王”之一,韩松会不会以河南元素,河南文化为背景写一些科幻故事?说到这儿韩松笑了,他说:“我也想写河南,但河南的科幻故事都被别人写光了,刘慈欣就是河南人,王晋康也是河南人,尤其是王晋康,他 基本上都是以河南为背景的,甚至未来人类拯救地球,拯救宇宙的希望,他都认为在河南,河南人拯救了宇宙!”
中国拍科幻电影为什么总有疏离感?江波认为,还是中国人在科技上的不自信,“总觉得自己做不到,但是又要拍,所以这种不自信就会表现在银幕上。不过随着国家科技的发展,这种不自信会逐步消失,无论在太空,深海,自然领域,我们会拍出越来越多的科幻精品电影。”
除了穿越,我们还能拍什么题材的电影?科幻作家宝树认为,《信条》如果把时间穿越的主题和人性结合起来,可能比现在的谍战主题效果更好,情感永远是影视取材的宝库,还有人类记忆,历史题材……这些都可以是科幻电影的主题。
新人电影可以从小成本的软科幻进入这个领域,比如董润年的《被光抓走的人》,就是一部情感内核的软科幻电影,甚至可以说是打着科幻概念的奇幻电影。还有《这个男人来自地球》,都是以小见大的优秀科幻电影。
反贪反腐等现实主题题材 能拍成科幻电影吗?如何用科幻电影讲好中国故事?陈楸帆认为,科幻应该是有预见性的艺术表达,也是可以和现实进行很好的结合。在中国的语境里,非常想呈现人类情感的自然状态。上古神话也可以进行科幻表达,我们要做得是探索一种新话语体系,建立中国科幻电影在国际上的探索权,话语权,这才是文化出海的真实表现。
作为当代中国科幻“四大天王”之一,韩松会不会以河南元素,河南文化为背景写一些科幻故事?说到这儿韩松笑了,他说:“我也想写河南,但河南的科幻故事都被别人写光了,刘慈欣就是河南人,王晋康也是河南人,尤其是王晋康,他 基本上都是以河南为背景的,甚至未来人类拯救地球,拯救宇宙的希望,他都认为在河南,河南人拯救了宇宙!”
随便看看:
网友评论:
推荐使用友言、多说、畅言(需备案后使用)等社会化评论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