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抹杀了《瑞克和莫蒂》的满分神话?
本文来自公众号:奇遇电影(ID:奇遇电影),原标题《给这9.9分神剧打1星的,都是谁》,作者:汉森,题图来自:《瑞克和莫蒂》
影迷圈中流传着这么一个都市传说:
只要你一集不差地看完了《瑞克和莫蒂》第一季,你就会受到一股神秘力量的控制,在所有打分平台上情不自禁为它的每一季都打上五星好评。
古往今来,破咒者寥寥无几。
从2013年《瑞克和莫蒂》第一季播出到现在,这股神秘力量已经在各大打分网站上持续缔造了一段传奇。
豆瓣评分未曾跌破9.7,最新的第四季甚至达到了惊人的9.9;
烂番茄每一季皆是90+新鲜度,无一季例外;IMDb近30万人评分,四季总评高达9.3分,比《肖申克的救赎》还高0.1分。
在全民交口称赞的情况下,那些违反规则,给《瑞克和莫蒂》差评的陈独秀们,成为了这段神话中最神秘的传说。
《瑞克和莫蒂》每一季的讨论中也都会出现这样的疑问——谁在打一星,谁杀死了《瑞克和莫蒂》的满分神话?
在刷完了这部动画每一季的数万条评论之后,我们为大家揪出了这些潜藏在人民群众当中的差评师。
让我们一起揭开他们的虚伪的面纱,一览《瑞克和莫蒂》的差评史。
第一季:阶级斗争
6年前,《瑞克和莫蒂》从天而降。
爷爷瑞克,智商冠绝宇宙,孙子莫蒂,是个二百五,俩人之间却存在着互相鄙夷又过度依赖的复杂情感。
这对爷孙俩的旅程,从开始就注定了与“主流”二字背道而驰。
他们的冒险范围从时间隧道到平行宇宙,从外太空到内子宫,上天入地,无远弗届。
剧情浪出天际,只有你想不到的,根本没有这剧玩不到的。
承载着这些剧情和元素的是《海绵宝宝》式的画风,以及与前者极具反差感的暴力、血腥、情色等404画面。
《瑞克和莫蒂》凭借着疯狂的设定迅速走红,从第一季就吸引了一大批死忠粉。
但如果你问一个看过《瑞克和莫蒂》第一季的人:这剧究竟好看在哪?他们往往只能从牙缝里挤出那么几个词——牛逼、脑洞、神奇。
于是他们给这部动画的复杂观感发明了一个新的形容词——“嗑药感”。
美帝电视迷说这剧适合每一个抽过大ma的人,就算你只是听说过大ma,也能在《瑞克和莫蒂》里感受到飞grass子是什么感觉。
中国剧迷也声称自己能在《瑞克和莫蒂》里嗅到大ma味儿,还有人觉得看这剧比睡漂亮小姑娘带劲,甚至能治疗疑难杂症。
有内味儿了
然而这种“嗑药感”显然并不适合每个人。
于是《瑞克和莫蒂》第一季的豆瓣短评页面,呈现出了意识形态的激烈冲突,76条差评也是全系列最多。
差评理由基本可归结为三类:太恶心、太吵了、看不懂。
爱它的人为它忘记姑娘,口味不合的人则贡献刚吃的午餐
观念上的差别在《瑞克和莫蒂》的观众中凸显,因此大多数剧迷都应该经历过一段失败的安利史,深感绝望的剧迷甚至到知乎上提问究竟该怎么卖出这枚安利:
转自知乎用户“我爱学习”
按照这份安利指南,我向当时的舍友大黄推荐了这部动画,官居团支书的他在我的监督下面色凝重地看完了第一集,此后再也没有理过我。
第一季以平行宇宙莫蒂的觉醒结束,瑞克和莫蒂之间的“阶级矛盾”似乎也正在走向爆发。
第二季:内外交困
在第一季的铺垫过后,《瑞克和莫蒂》第二季迎来了各种元素的大爆发,堪称封神一季。
分裂的平行时空、瑞克与Unity甜性涩爱、无限套娃般的嵌套宇宙电池、跨维度电视节目、外星清除计划……这一季成了各种名场面的出处。
就算你没有看过这部剧,你也会在各种社交媒体上时不时刷到这一季的经典对白,因为它已经像《马男波杰克》一样成为了情感博主的灵感源泉。
本季播出后,《瑞克和莫蒂》妥妥地站上了亚文化之巅,成为了象征个性和叛逆的一种价值符号。
前几天滑板上还贴着大卫鲍伊的街头青年,这会儿就换上了《瑞克和莫蒂》。
YouTube博主Spencer Barton
普通青年换上了《瑞克和莫蒂》的微信头像,好让他们在普通的生活中显得不那么普通。
到第二季还留存着的文艺青年们也非常上头,每一集都能引起他们的大讨论,每一个画面都能找到深度解读。
不过别以为还在追剧的人都是《瑞克和莫蒂》的粉丝,在豆瓣评分仅剩的32条差评里,仍然有不少连看两季仍然表示爱不上的观众。
随便看看:
网友评论:
推荐使用友言、多说、畅言(需备案后使用)等社会化评论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