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帮助中心
您的当前位置: 肥城网 > 故事百科 > 儿童故事 正文

白庚胜:期待有更多的李子柒传播中国优秀文化

作者: 时间:2022-05-19

编者按: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以艺战“疫”,凝聚起磅礴力量。受疫情影响而推迟召开的2020年全国两会,必将承载人们更多的期待。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人民网文娱部推出原创访谈栏目“两会‘艺’起聊”,邀请文化艺术领域的代表委员,分享他们的议案提案,与广大网友“艺”起聊两会。

白庚胜。人民网 刘颖颖 摄

本期做客的嘉宾是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白庚胜。多年来,他一直致力于少数民族文学的研究和发展,同时也是民俗学、文化遗产学、文化安全等领域的“全能”学者。

开发文学强国APP 重建西南联大

人民网文娱:您在今年的提案中提出,希望开发文学强国APP,初衷是什么?能否介绍您的设想?除此之外,还带来了哪些提案?

白庚胜:这个提案和疫情有直接关系。有这个APP平台,不用面对面也可以开展工作。比如,我们可以同时邀请几十万人收看文学讲座,还可以跟大作家提问、对话,将更有利于开展交流和创作。

还可以通过APP发布政策信息和通知。比如,你想申请加入作协,只需要用手机进行申报,然后进行审稿、提意见、汇总、公示一系列的流程,很方便。过去中国作协都是专家评奖,有了这个平台,可以收集普通人的意见,让评奖更有群众基础。所以,我们提出来这样的构想。

我还有个提案是建议重建西南联大,重建可以是网上虚拟的,也可以是实体的。通过建立数据库,收集西南联大名人的学术成果,并与相关人员建立联系。这是一种智慧回归、人脉回归、情感回归,期望通过这种方式,促进云南当地乃至全国的学术发展。

白庚胜。受访者供图

人民网文娱:疫情期间,文学界创作了大量感人至深的作品。您认为文学创作在这期间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

白庚胜:文学工作者虽然不是直接战斗在第一线,但是我们心系祖国、情系人民,心情是在第一线的。疫情发生后,文学界反应迅速,创作大量的诗歌、散文和纪实文学作品,其中一些优秀作品,为时代鼓与呼,把人民作为时代的主角,反映了现实主义文学的优秀传统。这样的文学,正是时代和人民所需要的。

人民网文娱:这些年,中国作协在推动少数民族文学发展方面有哪些亮点?未来还将有哪些新举措?

白庚胜:我们用五年时间,实施了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发展工程。其中一大亮点是成立鲁迅文学院的少数民族作家系列培训班,培养少数民族作家一千多人,并出版其中的优秀作品。现在,每个民族都有鲁迅文学院毕业的作家。

此外,国家级刊物《民族文学》目前做了汉文、蒙文、藏文等六个版本,每个版本选登该民族优秀作品,这对他们是极大的尊重,也让少数民族作品为更多人所熟知。

我们还编了一套《新时期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作品选集》,并拟翻译成外语,在日韩等国出版。还在各地举办少数民族文学论坛,每年一个主题,一起探讨文学领域的热点,关注少数民族文学最急迫的问题。这样的重视程度,在其他国家都是没法想象的,通过文学的水乳交融,促进了各民族更加团结。这些工作,是我国民族文化工作的亮点,也是文学领域的亮点,具有双重的意义。希望国家继续加大支持力度,比如专款专用,继续扶持少数民族文学发展。

有自觉才有自信 期待更多“李子柒”

人民网文娱:如今,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人们喜爱,您认为应如何正确保护、传承传统文化?

白庚胜。受访者供图

白庚胜:我是农民的儿子,是少数民族的儿子,对传统文化很有感情。我在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工作时,出版了民间神话故事传说、歌谣、谚语等丛书,主编出版三千卷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基本上做到民间文学全覆盖。我们还举办艺术博览会、民间文化论坛等活动,扩大交流,提升国际影响力。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网友评论:

推荐使用友言、多说、畅言(需备案后使用)等社会化评论插件

Copyright © 2012-2025 肥城网 版权所有
鲁ICP备2023001042号-1鲁公网安备 37098302001085号
Top
81620538
81620538
已为您复制好微信号,点击进入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