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庚勝:期待有更多的李子柒傳播中國優秀文化
編者按:文藝是時代前進的號角,最能代表一個時代的風貌,最能引領一個時代的風氣。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廣大文藝工作者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以藝戰“疫”,凝聚起磅礡力量。受疫情影響而推遲召開的2020年全國兩會,必將承載人們更多的期待。今年全國兩會期間,人民網文娛部推出原創訪談欄目“兩會‘藝’起聊”,邀請文化藝術領域的代表委員,分享他們的議案提案,與廣大網友“藝”起聊兩會。
白庚勝。人民網 劉穎穎 攝
本期做客的嘉賓是全國政協常委、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白庚勝。多年來,他一直致力於少數民族文學的研究和發展,同時也是民俗學、文化遺產學、文化安全等領域的“全能”學者。
開發文學強國APP 重建西南聯大
人民網文娛:您在今年的提案中提出,希望開發文學強國APP,初衷是什麼?能否介紹您的設想?除此之外,還帶來了哪些提案?
白庚勝:這個提案和疫情有直接關系。有這個APP平台,不用面對面也可以開展工作。比如,我們可以同時邀請幾十萬人收看文學講座,還可以跟大作家提問、對話,將更有利於開展交流和創作。
還可以通過APP發布政策信息和通知。比如,你想申請加入作協,隻需要用手機進行申報,然后進行審稿、提意見、匯總、公示一系列的流程,很方便。過去中國作協都是專家評獎,有了這個平台,可以收集普通人的意見,讓評獎更有群眾基礎。所以,我們提出來這樣的構想。
我還有個提案是建議重建西南聯大,重建可以是網上虛擬的,也可以是實體的。通過建立數據庫,收集西南聯大名人的學術成果,並與相關人員建立聯系。這是一種智慧回歸、人脈回歸、情感回歸,期望通過這種方式,促進雲南當地乃至全國的學術發展。
白庚勝。受訪者供圖
人民網文娛:疫情期間,文學界創作了大量感人至深的作品。您認為文學創作在這期間發揮了什麼樣的作用?
白庚勝:文學工作者雖然不是直接戰斗在第一線,但是我們心系祖國、情系人民,心情是在第一線的。疫情發生后,文學界反應迅速,創作大量的詩歌、散文和紀實文學作品,其中一些優秀作品,為時代鼓與呼,把人民作為時代的主角,反映了現實主義文學的優秀傳統。這樣的文學,正是時代和人民所需要的。
人民網文娛:這些年,中國作協在推動少數民族文學發展方面有哪些亮點?未來還將有哪些新舉措?
白庚勝:我們用五年時間,實施了中國少數民族文學發展工程。其中一大亮點是成立魯迅文學院的少數民族作家系列培訓班,培養少數民族作家一千多人,並出版其中的優秀作品。現在,每個民族都有魯迅文學院畢業的作家。
此外,國家級刊物《民族文學》目前做了漢文、蒙文、藏文等六個版本,每個版本選登該民族優秀作品,這對他們是極大的尊重,也讓少數民族作品為更多人所熟知。
我們還編了一套《新時期中國少數民族文學作品選集》,並擬翻譯成外語,在日韓等國出版。還在各地舉辦少數民族文學論壇,每年一個主題,一起探討文學領域的熱點,關注少數民族文學最急迫的問題。這樣的重視程度,在其他國家都是沒法想象的,通過文學的水乳交融,促進了各民族更加團結。這些工作,是我國民族文化工作的亮點,也是文學領域的亮點,具有雙重的意義。希望國家繼續加大支持力度,比如專款專用,繼續扶持少數民族文學發展。
有自覺才有自信 期待更多“李子柒”
人民網文娛:如今,傳統文化越來越受到人們喜愛,您認為應如何正確保護、傳承傳統文化?
白庚勝。受訪者供圖
白庚勝:我是農民的兒子,是少數民族的兒子,對傳統文化很有感情。我在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工作時,出版了民間神話故事傳說、歌謠、諺語等叢書,主編出版三千卷中國民間故事全書,基本上做到民間文學全覆蓋。我們還舉辦藝術博覽會、民間文化論壇等活動,擴大交流,提升國際影響力。
随便看看:
网友评论:
推荐使用友言、多说、畅言(需备案后使用)等社会化评论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