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帮助中心
您的当前位置: 肥城网 > 故事百科 > 儿童故事 正文

人口较少民族在脱贫攻坚大潮中的奋进故事[图]

作者: 时间:2022-05-19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

让每一个角落都感受到幸福的温情——人口较少民族在脱贫攻坚大潮中的奋进故事

新华社北京6月17日电 题:让每一个角落都感受到幸福的温情——人口较少民族在脱贫攻坚大潮中的奋进故事

新华社记者沈虹冰、翟永冠、王炳坤

在宁夏考察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无论是全面小康、脱贫还是现代化,一个少数民族也不能少。各族群众是一个大家庭,要携手并进。”

在脱贫攻坚的决战战场上,我国总人口在30万人以下的28个人口较少民族,包括珞巴族、独龙族、毛南族等,正在通过一系列的帮扶政策以及勤劳的奋斗,坚实地向小康迈进。

翻越贫困的大山

在内蒙古鄂温克族自治旗民族文化产业创业园内,手工艺人在制作太阳花挂饰(5月19日摄)。新华社发(宝音德力格尔 摄)

走进距雅鲁藏布江不远的西嘎门巴村村民贡桑家,宅居的小楼充满民族特色,现代设施齐全,生活条件令人艳羡。

西藏林芝市米林县羌纳乡西嘎门巴村位于219国道旁,前往雅鲁藏布大峡谷景区必经此地。受益于精准扶贫、小康村建设等政策,当地翻新、新建住房,实现了自来水入户、人畜分离等,村民生活也迈上新台阶。

多年来,门巴族群众聚居地自然条件差,老百姓贫困程度深。但在脱贫攻坚的大潮中,门巴族的干部群众奋起直追,终于告别绝对贫困。

向着梦想的生活,就要坚决翻越贫困的大山。

这是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城西移民安置区(5月24日摄,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陆波岸 摄

在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下南乡下塘村,搬迁户谭广田坐在新居门前,望着远处的深山,心中恍若隔世——住在山中不通路不通电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今年56岁的谭广田,守着大山过了大半辈子。而他91岁的父亲谭运日,在50多年前到乡里赶过一次街后,再也没下过山。

这代际相传的贫困,如同抬头就可见的大山,横亘在谭广田面前,阻挡着他迈向幸福的脚步。

幸运的是,精准扶贫来了。按照政策,谭运日可以享受到易地扶贫搬迁,同时还有产业奖补、低保金、高龄补贴等一系列的政策叠加。

工人在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城西移民安置区扶贫车间工作(5月14日摄)。 新华社记者 陆波岸 摄

与贫困斗争了一辈子的父子俩,终于完成了从贫穷困苦到幸福生活的跨越。

不只是老谭,近年来,环江县累计帮助1880户毛南族贫困户实施危旧房改造,同时帮助2356名毛南族贫困人口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并逐步就业,彻底拔掉穷根。

“脱贫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2019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给“直过民族”、云南贡山县独龙江乡的乡亲们回信,祝贺独龙族实现了整族脱贫,乡亲们日子越过越好。如今,独龙江全乡千余户独龙族群众全部住进了新房,草果、独龙蜂、独龙牛、独龙鸡等特色种植养殖产业遍地开花。

独龙江乡孔当村村民孔志强这两天正忙着田间除草,望着自家的草果地,他笑吟吟地预测,以前最高年收益7万元,“希望今年行情好,再多挣上几千元”。

在奋斗中绽放“幸福花”

在内蒙古鄂温克族自治旗民族文化产业创业园内,鄂温克族妇女在制作太阳花(5月19日摄)。新华社发(宝音德力格尔 摄)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网友评论:

推荐使用友言、多说、畅言(需备案后使用)等社会化评论插件

Copyright © 2012-2025 肥城网 版权所有
鲁ICP备2023001042号-1鲁公网安备 37098302001085号
Top
81620538
81620538
已为您复制好微信号,点击进入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