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帮助中心
您的当前位置: 肥城网 > 故事百科 > 儿童故事 正文

中国航天日|守护、测试...陕西航天人和"东方红一号"

作者: 时间:2022-05-19

  哲学家康德说:“世界上有两样东西能深深地震撼我们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准则,另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的星空。”

  探索浩瀚宇宙,和平利用太空是全人类的共同梦想。

  人们对浩瀚星空的向往推动着科技的发展,科技也成就着人类梦想。

  从嫦娥奔月的神话到踏上了月球背面着陆的茫茫征程,

  中国人的飞天梦,

  与中华民族的历史一样悠远。

  2020年4月24日,是第五个“中国航天日”,

  建设空间站、载人探月、火星探测……

  星辰大海的征途还在继续,

  祝福,中国航天!

  【>>星途·时间线】

  1964年

  我国中程导弹再次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基本上具备了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能力。

  1965年一季度

  周恩来批示科学院提出具体方案(651后来被定为卫星任务代号)。8月,中央专委批准该规划方案。

  1970年4月24日

  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东方红”音乐在太空响起。

  2003年10月15日

  杨利伟搭乘“神舟五号”飞船成功往返,从此,中国人叩开了太空的大门。

  2007年10月24日

  中国首颗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准确入轨,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奔月的梦想。

  2007年4月14日

  一颗肩负着重要使命的卫星,在西昌发射场搭乘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飞入太空,从那天起,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组网正式揭开序幕,将中国人的卫星导航系统从梦想步步变为现实。

  2018年12月8日

  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直刺九霄,成功发射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踏上了世界第一次月球背面着陆的茫茫征程。

  涨知识

  “东方红一号”为什么要做成球体?

  “东方红一号"看似是球形,其实是一个近似球形的72面体。采用这种设计外形主要是基于以下考虑:

  (1)内部有较大空间。

  (2)在这72个面上可以粘贴太阳电池片,可以为卫星供能。

  (3)卫星采用自旋稳定,在72面球体上粘贴太阳电池片可便于均匀布设,使任何时刻太阳电池的总输出变化很小,这对整星能源系统的设计很有利;但是当时中国还没有太阳能帆板这样的技术,最终没有粘贴,而是采用银锌电池作为它的电源。

  (4)采用球形设计,可使卫星飞行时的弹道截面基本不变,所以不用在星上安装探测仪器,就能用卫星的测轨跟踪数据反演推算卫星飞经高度的大气密度值及其变化,从而多获得一些科学数据。

  至于那些细细的"杆子",其实是天线,每根长度有3米,有4根天线是用来发送东方红乐曲和遥测数据信号的。

  这么长、这么细的杆子之所以在发射的时候没断,是因为就像伞的开合一样,卫星发射的时候已经把它收起来了,到天上才再把它打开。 据《中国科普博览》

  近距离

  西安有个“东方红一号”

  1970年4月24日,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卫星,由此开创了中国航天史的新纪元。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这颗在中国航天事业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卫星仍然在茫茫宇宙中遨游,今天的我们只能通过历史图片一睹它的芳容。

  但你是否知道,在西安的西北工业大学,有一颗“东方红一号”卫星备份星。

  什么是备份星?备份星是指在先导星工作失效的情况下,接替先导星工作的卫星。

  “东方红一号”发射升空后,卫星研制单位将其中一颗备份星捐赠给学校,用于航天教学工作。多年来,这颗珍贵的备份星不断发挥着航天教学、航天科普的作用,目前,它正在西工大太仓长三角研究院展出。 综合

  秦揭秘

  东方红一号“上得去”“抓得住”“听得到”

  都和陕西航天人有关

  今天是“东方红一号”发射50周年,同时也是第五个“中国航天日”。

  “东方红一号”发射,陕西都有哪些单位参加,背后又有哪些感人故事?

  “〇六七基地”和“七机部四院”确保卫星“上得去”

  1957年10月苏联成功发射第一颗卫星,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竺可桢、力学所所长钱学森、地球物理所所长赵九章等建议开展中国的卫星研究工作。1958年5月17日,毛泽东在八大二次会议上提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网友评论:

推荐使用友言、多说、畅言(需备案后使用)等社会化评论插件

Copyright © 2012-2025 肥城网 版权所有
鲁ICP备2023001042号-1鲁公网安备 37098302001085号
Top
81620538
81620538
已为您复制好微信号,点击进入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