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帮助中心
您的当前位置: 肥城网 > 故事百科 > 儿童故事 正文

中国神话小故事3篇简短版

作者: 时间:2022-05-19

  中国的神话小故事推荐3个,中国著名神话传说有哪些,中国的神话传说最感动的,中国经典神话故事在线读,中国神话故事包括哪些。

  一、幼儿神话小故事:中国神话故事

  乞丐杀死蜈蚣精

  在南海北部的海边有一座白龙岭,传说岭上有一个大石洞,大石洞又大又深,里面住着一条巨大的蜈蚣精,凡有船只经过,它都要吃掉船上的一个人,如果哪条船敢不送人来,它就兴风作浪,把船打翻在海中,让全船的人都葬身海底,这可把渔民们害苦了,许多船只都不敢出海了。渔民们的日子越来越难过,他们非常希望有人能除去蜈蚣精。

  这一天早上,码头上来了一个骨瘦如柴、破衣烂衫的乞丐。虽然他一身破破烂烂的,可神情上却透出一股正气。这个乞丐背上背了一个几十斤重的大南瓜,来到一只船边。他问老板说:“你的船是往北海去的吗?”

  老板一看他这个样子,撇了撇嘴,根本就没搭理他。倒是有位船工热心肠地问他:“你去北海做什么?”乞丐说:“我想顺路搭船去,不知行不行?”

  老板一听乞丐要去北海,马上心里暗暗地高兴了起来,于是态度就变了,热情地对乞丐说:“我们明早辰时初刻开船,你提前来吧,我们都等你。”

  乞丐听了老板的话,心中有些纳闷,心想,刚才老板还是理都不理,为什么立刻变了态度,怕是他在骗自己吧。于是,乞丐就没有走,一直在码头上等到第二天天亮。

  天亮了,乞丐上了船。这只船慢慢地驶出码头,进入了海湾。快要来到蜈蚣精的石洞口时,乞丐叫船工帮他把带来的那只大南瓜喂熟。船工不解地问他:“我们刚一起吃过早饭不久,肚子还没有饿,煨南瓜做什么?”乞丐说:“我自有用处。”船工知道老板就要把他送给蜈蚣精了,心里都很可怜他,也就很情愿地帮他煨南瓜。

  这时,波涛越来越大,船上的人都慌了手脚,唯有乞丐一点不慌。人们一看,蜈蚣精已经出来了,它趴在船舷上,张开了血盆大口,样子非常可怕。老板对乞丐说:“乞丐公,对不起你了。”说着,就要动手把他推下海。乞丐摆脱他的手,说道:“且慢,先把煨熟的南瓜给我拿来!”船老板生怕蜈蚣精掀翻了船,不敢延误时间,马上把南瓜给他搬来了。

  乞丐用尽全身的力气举起南瓜,朝蜈蚣精的嘴上狠狠砸去。蜈蚣精以为又有什么美味给它送来了,张口便吞下了那个大南瓜,滚烫滚烫的大南瓜一入口,便把蜈蚣精烫得上下翻滚。

  蜈蚣精每翻一翻,就掀起一排排山峰一样的浪头,船上的人们都吓坏了,只有乞丐不慌不忙地倚在船舷上。不一会儿,蜈蚣精被烫死了,身体分成了头、身、尾三截。

  过了一会儿,风平浪静,蜈蚣精不见了,海里则出现了三座小岛,据说是蜈蚣精的三个部分变成的。船上的人得救了,人们都想好好谢一谢那个乞丐,可是再找他却不见了。原来,那乞丐是镇海大王所变,专门来除这蜈蚣精的。

  二、幼儿神话小故事:经典神话故事

  在大禹治水的过程中,有不少神助的故事。

  一天,禹来到黄河岸边,正在观察水势,忽见从河中跳出一个长人来,白白的面孔,鱼的身一子,自称是河神,送给禹一块水一淋一淋的大青石板,又转身投入黄河不见了。禹仔细看那块青石板,上面布满了线条似的花纹,聪明的禹立刻明白了这是一幅治水的地图。禹得到这幅地图之后,治水的方案更加周密,治水的信心也更足了。

  又有一次,禹率众开凿龙门山的时候,偶然进入了一个大岩洞。

  洞有几十里深,光线幽暗,禹只好命人打起火把探路。走着走着,只见前面有只形状像猪的怪兽,嘴里衔着颗夜明珠,发出的光比烛光还明亮,像是给他们照路。又有一只青狗,一面汪汪叫着,一面朝前跑去,像是为他们带路。禹跟着它们往前走,大约走了十来里,就觉得眼前渐渐明亮了,终于来到一座明亮的石屋里。

  这时就见刚才替他们带路的猪和狗都变成了人形,身上穿着黑色的衣服。又见石室的中央坐着一个神,长着人的面孔,蛇的身躯。

  禹一看这神长的样子,心里就明白了,忙上前施礼,问道:

  “您就是华胥氏的儿子伏羲氏吧?”

  “是啊!”蛇身人面的神回答说,“我正是九河神女华胥氏的儿子伏羲。”

  伏羲说完,从怀中掏出一只玉简递给禹。

  这玉简有一尺二寸长,暗合一天十二个时辰的数目。禹问:

  “这东西有什么用途?”

  伏羲说:

  “这叫玉简,拿了它,可以度量大地,平定水土。”

  禹以后治水,便经常把这玉简带在身上,果然平定了水土,度量了大地。

  《一尸一子辑本》(《一尸一子》一书,战国时晋国人一尸一佼著。清代有几种辑本)卷上云:“禹理水,观于河。见白面长人鱼身出,曰:‘吾河一精一也。’授禹河图,而还于渊中。”这是关于“河图”的传说。“王简”的故事,据《拾遗记》(晋·王嘉撰)卷二中一段文字改写。原文较长,不录。这些传说都说明,大禹治水得到了各方神灵相助,赠以宝物,才终于获得成功。

  三、幼儿神话小故事:著名神话故事

  炎帝还有一个小女儿,名叫女娃,也有一段悲壮而富有一浪一漫色彩的故事。这故事的内容,永远激动着人们的心弦。

  传说女娃有一次到东海去游玩,突然海上刮起了狂风,掀起了巨一浪一。那凶恶的海神仿佛蓄意要夺去这位美丽少女的生命,船终于被打翻了,女娃溺水而死,她永远也回不来了。女娃死后,灵魂化作了一只小鸟。这小鸟的形状有点像乌鸦,白嘴,红足,头上带着绚丽的花纹,住在北方的发鸠山上,那山上长着很多柘树。这鸟儿啼叫的时候,声音就像在呼唤自己的名字——“一精一卫”、“一精一卫”,于是人们就叫她“一精一卫”。

  女娃恨透了吞噬她年轻生命的大海。为了复仇,她每天从西山衔些小石子、小树枝,投到东海里去,发誓要把大海填满。

  可以想象,这样一只小鸟,想用口衔的小石子,小树枝把大海填平,那是怎么可能;可是她那坚定不移的决心,锲而不舍的一精一神,该有多么可歌可泣啊!比那想用肩膀担走太行、王屋两座大山的愚公,还要值得敬佩。她真不愧为太一陽一神的女儿。

  东晋时的大诗人陶渊明,在《读山海经》诗中写道:

  一精一卫衔微木,

  将以填沧海。

  这两句诗,就是对一精一卫坚强不屈的意志、奋斗不息的一精一神之崇高礼赞!

  这种鸟,传说后来在海边和海燕结成了配偶,生下的孩子,雌的像一精一卫,雄的像海燕。

  据说直到今天东海还有“一精一卫誓水处”——因为那里夺去了她的生命,她发誓永远不喝那里的水。所以人们称她为“誓鸟”或“志鸟”,也叫她“冤禽”,民间却叫她“帝女雀”。意思是炎帝女儿变成的鸟。由此可见,她永远地活在人们的心中了。

  这篇神话故事,据《山海经》等书中有关材料编写。《山海经·北次三经》云:“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鸟,文首(头上有花纹),白喙(鸟兽的嘴)、赤足,名曰一精一卫,其名自叫,是炎帝之少女名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一精一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填塞)于东海。”一精一卫填海,不仅仅是为了报仇雪恨,也是为了使以后千千万万的人不被大海所吞噬。从理智上讲,这工作是无法实现的,可是在感情上,却叫人们感受到一种悲壮的美。

  四、幼儿神话小故事:其它神话故事

  龙门山,在黄河以东的地界,据说本来跟吕梁山的山脉连在一起,挡住了黄河的去路。大禹从青海的积石山疏导黄河,来到这里,就用他的神力把大山从中间凿开,成为一扇门的样子,大约有一里宽的光景,让河水从门户间奔腾而下,两岸山崖陡峭,连车马也不能通行。禹就把这地方取名为“龙门”。

  传说打那以后,每年暮春三月,就有数千条黄鲤鱼,从河川一江一海中奔聚而来,争先恐后地跳龙门。一年当中,能够跳过龙门的,不过七十二尾。刚刚跳上龙门。就有云雨伴随着,又有天火从后面烧它的尾巴,烧掉了尾巴,就变成真龙升天了;跳不过龙门的,碰得头青眼肿,只好回去做凡鱼。

  唐代大诗人李白《赠崔待御》诗云:“黄河三尺鲤,本在孟津(古黄河渡口,在今河南孟津县东北)居;点额(碰头)不成龙,归来伴凡鱼。”就是用的这个典故。

  本篇鲤鱼跳龙门据《三秦记》(《太平广记》卷四六六“龙门”条引)中有关材料改写。《水经注·河水》中也有“……三月则上渡龙门,得渡为龙矣;否则点额而还”的记载。封建社会因以“鲤鱼跳龙门”喻科举考试,考中了称“登龙门”,落第称“点额”。

  五、推荐阅读

  幼儿小故事推荐:历史小故事大全,教育小故事,亲子小故事,德育小故事,365夜小故事大全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网友评论:

推荐使用友言、多说、畅言(需备案后使用)等社会化评论插件

Copyright © 2012-2025 肥城网 版权所有
鲁ICP备2023001042号-1鲁公网安备 37098302001085号
Top
81620538
81620538
已为您复制好微信号,点击进入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