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神话传说吃苦耐劳的故事
中国的神话故事作文五百字,我最喜欢中国的神话小故事,中国神话传说推荐7岁读,中国的神话的段落,中国的神话传说500字。
一、幼儿神话小故事:中国神话故事
尧相传原是陶唐氏部落的酋长,后来又做了部落联盟的首领。晚年把帝位禅让给舜,一直传为历史的佳话,由于尧能严于律己,关心人民,所以后世的传说多歌颂他的仁德和功绩。甚至把他神化了。
尧的生活非常节俭。传说他住在用茅草盖的房子里,屋内的大梁和柱子,都是用连刨也没刨过的原木做的,架起来就算了事;吃的是粗米饭,喝的是野菜汤;冬天穿着鹿皮做的袄,夏天穿着麻布衣裳;用的器皿也不过是些泥碗土钵之类,一点也没有特殊的地方。
可是尧对老百姓却充满了深厚的仁一爱一之心。如果有哪一个人挨了饿,尧就说:“这是我使他挨饿的呀!”如果有哪一个人受了冻,尧就说:“这是我使他受冻的呀!”如果有谁犯了罪,受了惩罚,尧就说:“这是我使他陷入罪恶的呀!”在尧做国君的70年间,先是遇到过大旱,天上同时出现10个太一陽一,大地上的草木和庄稼都干枯了,尧就命羿射下9个太一陽一,解除了旱灾。后来又遇到了特大的洪水,九州大地一片汪洋,尧就命禹去治水,用了13年的时间,终于把洪水治服了。所以那时人民虽然也过了些苦日子,可是百姓对尧始终是衷心一爱一戴的,一点也没有怨言。难怪后来像孔丘这样的圣人对尧也大加赞扬,他说:“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这段话的大意说;尧这位国君,真伟大呀!最崇高最威严的是上天,唯有尧能像上天那样一爱一抚人民。那种对人民的宽厚坦荡的一爱一呀,老百姓不知怎么说才好。
本篇据《韩非子·五囊》、《谎苑·君道》(西汉刘向撰)等书中有关材料编写。尧是远古时著名的仁君,这篇神话传说歌颂了他节险一爱一民的崇高品德。
二、幼儿神话小故事:经典神话故事
智杀蟒蛇情
很久以前,在一座大山上,有一条大蟒精,经常出来伤害生灵。自从这条大蟒精出现以后,方圆几十里的人们都惊恐不安。很多人家都拖儿带女,逃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避难。
在这附近有一个刚成亲不久的年轻猎人,名叫路拓。他不仅勇敢,而且打猎的本领十分高强。有一天,路拓对新婚妻子说:“我想到山上去打猎。”妻子劝他说:“人们都说山上出了个大蟒精,我看你就不要去了吧。”可是,勇敢的路拓根本不相信这是真的,他一面收拾弓箭,一面对妻子说:“别再阻拦我了,我不过三五天就会回来的,如果真有像人们说的那个大蟒精,我就把它射死,把它的皮剥下来给你做鞋穿。”
妻子见劝不住他,就对他说:“脱下你的一只白羊皮鞋子,穿上我的一只花鞋吧!”这一下,弄得丈夫傻了眼:“咳!你这不是让我出丑吗?一个男人穿一只女人的花鞋,叫别人看见会笑掉大牙的。”可是,多情的妻子却坚持说:“如果你不换鞋,我就不让你去打猎。”妻子说着,眼里含满了泪水。路拓不忍使妻子过分地伤心,便按妻子吩咐做了。
路拓在山上打了一天的猎,捕获了许多野兽。晚上,他来到松林间的草坪上架起篝火,躺下来休息。突然,从对面的大山上,射来两道绿莹莹的寒光。路拓心中暗想,一定是大蟒精出来了。他们刚想拈弓搭箭,就感觉到一股难以抗拒的强大吸力向他吸来,就这样,勇敢强壮的年轻猎人,身不由己地被大蟒精吸到嘴里,吃掉了。
噩耗传来,路拓的妻子万分伤心。她是一位坚强的女人,决心要为丈夫报仇。从此,她整天都在想着除掉蟒精的办法。
大蟒精吞人的消息,很快传到了土司府里,土司发出了除蟒精的榜文:谁要是能除掉大蟒精,他情愿禅让土司的官位,而且可以世代相袭。
可是榜文贴出了很久,也没有一个人敢来揭榜。后来,这消息被路拓的妻子知道了,她便来到了土司府,毅然地揭下了榜文。老土司看她是个女的,就很不放心地问:“你想用什么办法去除掉蟒精呢?”路拓的妻子说:“我只要一块白布,一块红布,一坛酒,再派上些人在后面跟随并听从我的号令。只要一切按着我说的去办,大蟒精就一定能够除掉。”
老土司虽然半信半疑,但由于拿不出更好的办法,也就答应了她的条件。
一天晚上,路拓的妻子带着一队人马,悄悄地来到了山上。她叫大家偷偷地在树丛中埋伏起来,自己却勇敢地站在了大蟒精居住的山洞前。这时,大蟒精发现有人来了,便慢腾腾地蠕动着长长粗粗的身子爬出了洞口。它发现前面站着一个美貌非凡的美女,高兴得流出了口水。于是大蟒精阴阳怪气地对路拓的妻子说:“你是谁啊?竟敢有这样的胆子,连死都不怕,跑到我的洞口来。”路拓的妻子没有半点惧色,她对大蟒精说:“我是猎人路拓的妻子,我丈夫被你害死了,我是来找他的尸骨的。顺便给你带了一坛放了一百年的好陈酒作为礼物。”
大蟒精听后哈哈怪笑着说:“啊,美丽的夫人,你真是聪明,还为我带来了礼物。那么,你一定是愿意做我的夫人了。来吧我们马上就进山洞去拜堂成亲。”
“我非常佩服你的本领,愿意终身服侍你。不过,你的眼光太吓人,在进洞之前,要在你的眼睛上蒙一块白布。”
大蟒精被路拓妻子的美貌和殷勤迷住了,不知是计,马上答应了她的要求。大蟒精的眼睛被白布蒙住后,路拓的妻子赶快命令埋伏着的兵丁马上悄悄地来到了洞口。
进了洞,大蟒精就大碗大碗地喝起了陈酒。最后,它终于醉得不省人事,沉沉地睡去了。
路拓妻子一看时机已到,便命令洞口的兵丁进到洞里来,对准醉成一团泥的大蟒精,长矛、利斧、短剑齐上,先刺眼睛,后剁身子,霎时间,血肉横飞。大蟒精被剁成了一堆肉酱。
路拓的妻子终于找到了一只白鞋子,一只花鞋子,然后走出山洞,来到土司府。
土司有言在先,又见路拓妻子确实大智大勇,于是就把土司的官位让给了她。她当上了土司后,非常关心百姓的疾苦,治理部落有方,很受人们爱戴,成了一个为民造福的好土司。
柳毅传书结良缘
很久以前,有个家住湘水之滨的书生叫柳毅。他不仅为人善良,而且还十分重义气。
有一天,柳毅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一位美丽的姑娘在牧羊。那姑娘虽然生得十分美丽,但身上的衣服却非常破烂,只见她双眉紧锁,泪光莹莹,一脸的哀愁。柳毅是个热心肠的人,便跳下马来,上前问道:“姑娘,你有汁么苦处,如此伤心?”
牧羊姑娘见面前站着的书生一脸的善良、诚实,便对他说:“不瞒相公,我本是洞庭龙君的小女儿,父母把我嫁给了泾里龙君的二公子。但我的丈夫却纵情放荡,被婢女侍妾们迷住了,而对待我一天不如一天。我备受凌辱,便把这事告诉了公婆,可是他们溺爱自己的儿子,对他从不加管教。我说的次数多了,又惹恼了公婆,便被他们罚到这荒凉的河边来牧羊。我想回到父母的身边去,可是洞庭离这不知有多远,人神阻隔,音信难通,有谁肯帮我这个落难女子呢?”说着,便流下了眼泪。
“我家就住在洞庭之畔,如果公主信得过我,就请把信交给我吧!只是我是一个凡人,怎么才能进去呢?”
龙女听了非常感动,便对他说:“谢谢你接受了我的拜托。在洞庭湖的南岸,有一棵大桔树,树下有一口井。相公请把这条绸带系到树上,再敲打桔树三下,就会有人从井中出来,领你进到龙宫里去。”
柳毅接过龙女手里的信和绸带,小心地放到怀里,动身要走时,又对龙女说:“我为你送信,以后见了我,希望你不要躲着我。”龙女自然是答应了。
柳毅离开龙女后,晓行夜宿,用最短的时间赶到了洞庭湖边。他按照龙女说的一一办了。果然有一个武士从井中走了出来,向地施礼问道:“贵客从何处来。”柳毅只是说要见龙君。于是武士便分开水波,带着他进入了龙宫。
柳毅见到洞庭龙君后,把信交给了他。龙君读着女儿的书信,不禁老泪横流,哭着说道:“这都是我做父亲的罪过啊,把弱女轻许他人,遭受这样的痛苦和不幸。”说完,便命人把信送到后宫去了。
过了一会儿,忽然传来一声天崩地裂地巨响,一条一千多尺长的红色巨龙,眼里闪着电,口中喷着火,向远处腾飞而去。柳毅何曾见过这种场面,吓得趴在地上一动也不敢动。
洞庭龙君一看,马上扶起柳毅说:“不必害怕,这条火龙是我的弟弟钱塘君,他方才知道侄女在受苦,一定是搭救侄女去了。”
柳毅觉得自己的传书使命已经完成了,便向洞庭龙君告辞。但洞庭龙君说什么也不让恩人走。这时,一位威风凛凛的将军,带着衣衫槛褛的龙女回来了。
女儿回来了,洞庭龙君心中万分高兴,便摆宴庆祝。席间,钱塘龙君对柳毅说:“我的侄女是个既聪明又贤惠美丽的姑娘,家族亲戚没有不夸她的。不幸嫁给了一个混账东西,受了坏人的欺负。现在我已经把那个无情无义的东西灭掉了。我打算把侄女嫁给你这个品德高尚又讲义气的人,使受到恩德的龙女找到自己的归宿,不知你意下如何?”
柳毅一听,便很严肃地对钱塘龙君说:“我是一个读书人,为公主传书,不过是同情她的遭遇,尽一个正直人的义务罢了,别无他求;如果答应了这门亲事,岂不玷污了我的人格?况且我不过是个凡间的劳苦书生,如何配得起洞庭龙君的公主呢?”
钱塘龙君听后,深深感到他是个施恩不图报的真义士,便对他说:“刚才我说的话大草率,请你原谅,多有得罪了。”二人尽情饮酒,成了交心的朋友。
柳毅要回去了,临行时,龙君夫人送给柳毅许多珠宝、碧玉二十几个挑着担子、背着包袱的武士一直把柳毅送回家。
柳毅回到家中以后,却满脑子都是龙女的身影,特别是她那双又哀又怨的眼睛仿佛在告诉他:她是深深地爱着他的,并不仅仅出于感激。但是,人神相隔,自己手中已没有了红绸带,不可能再入龙宫了,只好终日闷闷不乐,长吁短叹。
再说龙女,自从柳毅走后,她茶不思饭不想,常常背着父母悄悄流泪,暗自埋怨柳毅不理解自己的一片真情。
半年以后的一天,突然有个人来给柳毅说媒。柳毅只是摇摇头,表示回绝,因为他心中只有龙女。
媒人说:“柳相公,你可不要犯傻呀,这位姑娘姓龙,是从洞庭湖边上来的,不但生得百媚千娇,而且画也画得好。”
柳毅一听姑娘姓龙,又是从洞庭湖边来的眼睛立刻亮了,他急忙接过谋人手中的画一看,上面画的是一女子牧羊,那女子正是龙女。他激动不已,于是他万分高兴地应下了这门亲事,不久便热热闹闹地把喜事办了,而且还过上了神仙的生活。
三、幼儿神话小故事:著名神话故事
位于今天河南省境内的著名的三门峡,相传也是大禹治水时开凿的。这里原来有一块特大无比的巨石,平坦如砥(磨刀石),挡住了黄河的去路。禹便凭着自己的神力,把它凿成几段,开出三道门户。让河水流过去。三门各有自己的名称:中间的叫神门,南面的叫鬼门,北面的叫人门。水从三门流过,狂涛拍岸,声如雷鸣,令人惊心动魄。其中鬼门尤为险恶,舟筏一入,很少有不葬身河底的。今天,在黄河的中流仍旧巍然矗一立着一根像大柱子似的山石,称为“砥柱”,据说就是禹凿三门时留下来的。
在三门峡一带,至今还有不少禹王治水的遗迹。峡口的附近,有七口石井,据说是大禹率众神开凿三门时挖的水井。在鬼门岛的上面,有两个比井口还大的圆坑,活像一双马蹄印,人们称之“马蹄窝”。据说是禹王开凿砥柱山,跃马过三门时,马的前蹄在鬼门岛上打了个滑儿,踏下这对蹄印。在三门峡的上游,还有禹王庙,解放前放溜过峡的艄公们,都先要在这里歇歇脚,给禹王烧香许愿,燃放鞭炮,请他保佑平安,再饱吃饱喝一顿,然后才驾着竹筏木船,从汹涌澎湃的急流中箭也似的飞过。能否侥幸渡过,或者船在岩头上撞个稀巴烂,只在眨眼之间。千百年来,不知有多少船夫在这里葬身鱼腹。所以当地的民谣说:
“店头街(茅津渡),叫不尽的艄公,哭不完的寡一妇!”
我国世世代代的劳动人民,为了征服三门峡,付出了多少血和泪啊!
本篇据古籍中的材料及有关传说编写。明人都穆《游名山记》卷一云:“三门者,中曰神门,南曰鬼门,北曰人门。其始特一巨石,而平如砥。想昔河水泛滥,禹遂凿之为三。水行其间,声如激雷。而鬼门尤险恶,舟筏一入,鲜(少)有得脱。”三门的形成,本是由于自然力的作用,古人却用神话对它作了解释,因而更加令人神往。
四、幼儿神话小故事:其它神话故事
黄帝在战胜蚩尤以后非常地高兴,于是命令手下的乐官演奏乐曲,让战士们随着音乐跳起雄壮威武的舞蹈,以此来庆祝自己的胜利。
就在黄帝作乐庆功时,天上下来了一位神仙。她手里拿了两捆细丝。一捆颜色像金子一样灿烂,一捆颜色像白银一样耀眼。女子自称是蚕神,特地把一精一美的蚕丝献给黄帝。
蚕神是一个美丽的女子,惟一让人觉得奇怪的是,她身上披着一张马皮。这马皮就好象长在她身上一样,而不是穿在身上,根本不能取下来。如果蚕神把马皮左右收拢一些,那么马皮就整个地将她包围,女子就会变成一条白色的虫,长着马一样的头,人们称为蚕。
黄帝觉得很奇怪,谢过了蚕神的礼物,就询问她的情况。
蚕神说,她住在北方的荒野,那里有三棵高达百丈、并列生长、只有主干没有枝桠的大桑树。她常常半跪着爬在一棵树上,以桑叶为食,不分昼夜地从嘴里吐出闪光的丝。用这些丝就能织成美丽的丝绸。她住的荒野因此叫做欧丝之野。
黄帝听了大为赞赏,就让蚕神教导妇女缫丝纺绸。黄帝的妻子嫘祖也亲自培育蚕宝宝。百姓纷纷效仿,蚕大量孳生繁衍。从此,中华大地上就有了美丽的丝织品。
关于蚕神的来历,还有一个故事。
远古的时候,有一户人家,父女二人相依为命。不幸父亲被另一个部落掠去了,一去就是几年,音信皆无。
家中只剩下女儿和由她喂养的一匹公马。姑一娘一一个人生活很孤独,非常想念父亲,就跟马开玩笑说:“马啊,你如果能把我阿爸接回来,我就嫁给你。”
马听了姑一娘一的话,便挣脱了缰绳从家中跑出去,一直跑到她父亲那里。
父亲看见自己的马来了,知道是接他来的,又惊又喜,便翻身上马,飞快地跑回到家中。
父亲回到家中,又跟女儿一团一聚了。为了感谢马的忠诚,父亲就拿来好草好料喂它,可是那马一口也不吃。可是,每当看见姑一娘一从院门进出,那匹马却是神情异常,又踢又叫,像要捕捉她似的。
父亲觉得很奇怪,就私下问女儿是怎么回事,女儿只好老老实实把跟马开玩笑的话告诉了父亲。
父亲皱起眉头说;“这太丢人了!你千万不要说出去,这几天也不要出大门。”
父亲虽然一爱一马。但也决不肯让马来做女婿,于是便用暗箭把马射死了,将剥下的马皮晒在院子里。
一天,父亲出门去了,姑一娘一同邻家的孩子在院中玩耍。她一见马皮心里就生气,便一边用脚踢一边说:“你这畜牲,还想讨人做媳妇吗?给你剥了皮,活该!活该!”
姑一娘一的话音未落,就见那马皮倏地从地上掀起来,卷起姑一娘一就飞走了,倾刻间消失得无影无踪。
邻家的孩子们见这情景,又惊又怕,一时不知所措,只好等她父亲回来告诉他。
父亲听了邻家孩子的话,急忙到各处去寻找,可是全无踪影。又过了几天,才在一棵大树的枝叶间,发现了全身包裹一着马皮的女儿,她已经变成了一条蚕,正在吐丝作茧。她作的茧,又厚又大,跟普通的茧不一样。
妇女们便将这蚕从树上取下来饲养着,得到了好几倍的收成。于是人们就将这棵树叫“桑”,“桑”就是“丧”,意思是树上丧失了年轻姑一娘一的生命。从此人们开始养蚕缫(sāo一騷一)丝,织成华美的衣物,享受蚕女赐给的幸福。
传说四川有的地方,寺庙的墙壁上画着“蚕马”,图像上画一个玉女,披一张马皮,管这叫“马头姑一娘一”,人们向她祈求蚕桑的丰收。
这篇神话据《搜神记》中有关材料及传说编写。蚕的头的确有些像马的头,自古以来养蚕缫丝的繁重工作都是由女人承担,于是人们幻想出年轻的姑一娘一献出了生命变成马头蚕,为人类吐丝造福的故事。这也是推原一性一质的神话,解释给人类带来衣帛之物的蚕,最初是从哪儿来的。
五、推荐阅读
幼儿小故事推荐:幼儿神话故事,哲学小故事,礼仪小故事,古代小故事,教育小故事
随便看看:
网友评论:
推荐使用友言、多说、畅言(需备案后使用)等社会化评论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