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帮助中心
您的当前位置: 肥城网 > 故事百科 > 儿童故事 正文

中国神话小故事儿童故事500字

作者: 时间:2022-05-19

  中国的神话推荐3个,中国神话故事幼儿故事300字,走进中国的神话传说世界,中国的神话集有哪些,幼儿故事中国神话故事在线。

  一、幼儿神话小故事:中国神话故事

  古时候,东方有个叫有莘氏的小国。一天,有个姑一娘一到树林里去采桑,忽然听见婴儿的哭声。姑一娘一觉得很奇怪,朝着声音找去,只见一株空心的老桑树里,有一个细皮嫩一肉的小男孩儿。姑一娘一便用自己的衣服把孩子包好,抱回去献给国王。

  国王叫御膳房的厨子把娃娃抱去抚养,一面派人去调查孩子的来历。

  不久,调查的人回来报告说:

  这孩子的一妈一妈一住在伊水之滨,她怀孕的时候,一天晚上梦见有个女神对她说:“若是看见你家的石臼里出了水,你就赶紧朝东跑。千万不要回头看。”到了第二天早晨,她家的石臼果然出了水。她赶紧告诉四邻快躲避水灾,自己便一口气向东方跑了十余里,来到一片桑树林边。她心中惦记着家园和逃难的乡亲们,便忍不住回头看了一眼。一看不好,自己的家园已经被洪水淹没了,那排山倒海般的巨一浪一,正在向她扑来。她一时惊呆了,直一挺一挺地站在那里,不知如何是好。就在这时,她忽然变成了一株空心桑树,抵抗着滚滚的洪流。她的儿子,便在这桑树的空腹中孕育着,生长着,过了些日子,洪水渐渐退下去了,大地又生出一片新绿。当那个采桑的姑一娘一来到桑林的时候,就是在这个空桑的肚子里,发现了这个赤条条的婴儿。

  桑的姑一娘一来到桑林的时候,就是在这个空桑的肚子里,发现了这个赤条条的婴儿。因为孩子的母亲原来住在伊水的岸边,孩子长大后又做了“尹”的官,所以人们就叫他“伊尹”。

  本篇据《楚辞·天问》王逸注及《吕氏春秋·本味篇》中有关材料编写。伊尹生于空桑,表明他的降生既是不平凡的,又是很微贱的,甚至被人视为不祥之物。因而他成为历史上著名的人物,也经历了一番坎坷。

  二、幼儿神话小故事:经典神话故事

  传说黄帝和炎帝,是同母异父的兄弟。黄帝是中央的天帝,炎帝是南方的天帝,兄弟俩各占天下的一半,黄帝主张行仁义之道,可是炎帝不肯听从,两个人发生了矛盾,以致闹得水火不相容,终于动起干戈。

  那时候,双方已经用火和水这两种东西做为战争的武器了。炎帝是太一陽一神,用的是火攻,当然还有火神祝融帮助他;可是黄帝本人就是管雷雨的神,对火攻并不放在心上,只消一场大雨就对付过去了。所以炎帝不能取胜。

  有一次,兄弟俩带着兵马在“涿鹿之野”,也就是今天河北省涿鹿县境内,大战了一场。战争惨烈无比,只杀得天昏地暗、血肉横飞,以致双方兵士血流成河,把那粗一大的木棒(作战的武器)都漂浮起来,

  后来,双方在距“涿鹿之野”不远的“阪泉之野”,又打了一场恶仗。这回黄帝不但调遣了神兵神将,连虎豹呀,豺狼呀,熊罴呀,鹰雕呀,……都带上了战场。经过了这样几场血战,炎帝终于被打败了,只好又回到南方,做他那偏安一隅的天帝去。

  《绎史》卷五引《新书》云:“炎帝者,黄帝同母异父兄弟也,各有天下之半。黄帝行道(仁义之道)而炎帝不听,故战于涿鹿之野(今河北省涿鹿县),血流漂杵(原是捣物的木槌,这里指作战武器)。”《列子·黄帝篇》:“黄帝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帅熊、罴,狼,豹、豸区(兽名,似虎而小)、虎为前驱,以雕、鹖(雉类),鹰、鸢(老鹰)为旗帜。”

  炎、黄之战,是神话传说中的一场旷日持久的大战,它反映了原始社会部族间的矛盾冲突。黄帝由于有众多小部族的帮助,再加上他的勇武和谋略,终于战胜了炎帝。

  三、幼儿神话小故事:著名神话故事

  禹治服了洪水,做了天子后,就想到再给人民做些好事。他半生奔波,几乎走遍了九州的山山水水,熟知各地都有哪些山一精一水怪、魑魅魍魉一类害人的妖物。为了使人们出门时能够有所防备,禹便用九州州长们贡献上来的九堆钢铁,在荆山脚下铸造了九个宝鼎。据说一个宝鼎要九万人才能拉得动。可见是怎样的庞然大物了。每个宝鼎上都刻绘了天下各地毒虫恶兽和鬼魅一精一怪的图像,让人们一看就晓得哪一方有什么害人之物,预先知道防备;将来出门远行,也心中有数,趁早带上降服妖怪的武器和法宝,便不再受害了。禹把这九个宝鼎摆放在宫门之外,叫人们参观识别,成为旅行指南图。所以禹铸鼎的本意是教导人民辨认一奸一邪,并不是为了纪念自己的功德。

  九个宝鼎传下去,从夏代传到殷代,又从殷代传到周代,渐渐成为传世的国宝,被帝王珍藏在庙堂里,其辨识一奸一邪的作用也消失了,终于成了权位的象征。

  对这九个宝鼎,历代的野心家们一直很感兴趣。春秋时楚庄王率兵攻打陆浑戎(小国名),走到周天子的都城洛邑(今河南洛一陽一),固定王派使臣王孙满去接待他。席间,庄王向王孙满询问九鼎的大小轻重,颇有取周王朝而代之之意。善于外一交一辞令的王孙满说了一句含有讽刺味的话,“在德不在鼎。”意思是说,国君统治天下在于是否有德,不在于是否有鼎,使楚庄王碰了一鼻子灰。后世便把这个典故称为“庄王问鼎”或“问鼎中原”,成为野心家要夺取帝位的代名词了。

  《汉书·郊祀志》:“禹收九牧(九州州长)之金,铸九鼎。”《左传·宣公三年》:“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枚(九块),铸鼎象物(刻绘了怪物的形象),百物而为之备,使民之神一奸一(辨别鬼神怪异之物)。”禹铸九鼎,目的在方便百姓,造福于民,因此人们对他感恩戴德,上下和谐无间,共同享受着上天赐给的幸福。九鼎成为德的象征。

  四、幼儿神话小故事:其它神话故事

  黄帝晚年的时候,命人开采首一陽一山的铜,在荆山脚下铸了一只鼎。鼎铸成后。就见有一条盘曲夭矫的巨龙,从天空降落下来,垂着颈下的一胡一须,来迎接黄帝。黄帝乘上龙背,身边的臣子及后宫的嫔妃跟随上去的有70多人,那龙就腾空而起,升天而去了。还有些小臣,没能上去,就拽住龙的一胡一须,结果把龙须都扯断了,把黄帝用的神弓也从龙身上弄掉了。他们只好眼巴巴地望着高空,目送黄帝跨飞龙消失在蓝天里。黄帝已经上了天,这些人就抱着龙的一胡一须和黄帝的神弓号啕大哭,所以后代就称这地方为鼎湖(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中作鼎一胡一,一胡一即指一胡一须),称那张弓为乌号。

  本篇据《史记·封禅书》中有关材料编写。原文云:“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一胡一髯下迎黄帝。……”黄帝本是天帝,既统治着人间,也统治着天国,晚年到天上去过清静的日子,也是合乎情理的。

  五、推荐阅读

  幼儿小故事推荐:成语小故事,幼儿成语故事,亲子小故事,谜语小故事,365夜小故事,国学启蒙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网友评论:

推荐使用友言、多说、畅言(需备案后使用)等社会化评论插件

Copyright © 2012-2025 肥城网 版权所有
鲁ICP备2023001042号-1鲁公网安备 37098302001085号
Top
81620538
81620538
已为您复制好微信号,点击进入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