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神话小故事儿童故事200字
中国的神话名称有哪几个,中国的神话小故事书有哪些,阅读3篇中国的神话,幼儿故事中国神话传说推荐,中国神话传说经典故事有哪些。
一、幼儿神话小故事:中国神话故事
壮、汉、瑶族的由来
传说在远古的时候,天地间一片寂静。天上没有飞禽,地上没有走兽。白天没有歌声,晚上没有火。
在那千山万壑中,有两座宝山。一个叫布罗斯山,另一个叫米诺陀山。
布罗斯山样子像一个威武雄壮的男子汉,而米诺陀山却宛若一位拖着裙服的美丽潇洒的少妇。
有一年农历五月二十九日,天上突然响起了一声惊天动地的霹雳,随着这声霹雳,布罗斯山和米诺陀山同时裂开了两条缝。从布罗斯山肚里走出一个高大健壮的男人,从米诺陀山肚里走出一个美丽温柔的女人。
后来,两人结成了一对非常恩爱的夫妻,男的叫布罗斯,女的叫米诺陀。他们就是创造天地万物的第一对勤劳智慧的父母。
那时,世间的山河七横八竖,布罗斯天天不辞辛苦地担水挑山,重新安排这万里山河。有一天,他回到家对妻子米诺陀说:“天无边,水无涯,我要把天下的山山水水全部安排好才能回来,你在家料理家务,把三个刚出生的孩子抚养好,等他们长大了,好让他们各自去谋生活。”说完,他把孩子们报过来亲一亲,便出发治理山河去了。
米诺陀牢记丈夫临走时的嘱咐,在家辛勤地劳动,精心地抚养着三个女儿。她到神仙的住处去采来各式各样的种子,把它们撒在山坡上,长出了苍翠的树林;撒在荒原上,长出了五颜六色的花卉;撒在平地上,唱出了茂盛的五谷。
她又用泥土捏成各种动物放在六个缸里。现在人们就把它们统称为“六畜”。过了三七二十一天,边生下了鸡、鸟、兔;七十天生下狗和猫;一百二十天生下了猪和羊;二百七十天生下牛;三百六十天生下马。六个缸共育出了六七四十二种动物,从此,天下便热闹了起来。
时间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地过去了,米诺陀渐渐地头发花白了,脸上有皱纹了,背也有些驼了。
一天晚上,米诺陀把三个女儿叫到了跟前,对她们说:“孩子们,如今你们都已经长大了,该各自去独立谋生了。”孩子们听完母亲的话,便答应了。
第二天一早,大女儿先起床,扛上犁把,到平原去耕地种田,后来,她生儿育女,子孙繁衍,便成了现在的汉族人。所以,汉族人个个勤劳,家家富有,人长得又高又大。
老大走后,二女儿也起来了。她抱了一担书,读书去了。这就成了后来的壮族。所以壮族人个个长得眉清目秀,又乖又巧,会琴、棋、诗、画,能吹、拉、弹、唱。
只有三女儿,日上三竿才起床,一看,家产全没了,便哭着对米诺陀说:“妈妈!姐姐们把家产全带走了,我拿什么去生活呀!”米诺陀对三女儿说:“家里还有一斗小米,你就把它带到山里种上吧!”
于是,三女儿就带着那一斗小米进山了。她开出荒地,种上小米,可是小米发芽了,聋猫出来刨;小米分叶了,麝香羊下来啃;小米成熟了,山雀飞来啄,辛苦了一年,连种子都没有收回来。
三女儿跑回家来,对米诺陀哭诉:“妈呀!山里闷得发慌,鸟兽又把庄稼吃光了,叫我怎么能在山里过日子?”米诺陀说:“家里有一面铜鼓,你就拿去吧。”三女儿把铜鼓带到山里,烦闷时,把铜鼓一敲,就快乐了;猛兽要来伤害牛羊时,把铜鼓一敲,猛兽就被吓跑了;鸟兽要来吃庄稼时,把铜鼓敲起来,鸟兽就不敢来伤害庄稼了。
逢年过节,熬好了小米酒,把铜鼓敲响,壮、汉兄弟姐妹就进山来一同歌舞作乐。遇到天灾人祸,把铜鼓敲响,汉、壮兄弟姐妹就立即赶来协助帮忙。从此,三女儿就在山里安居乐业了,成了现在的瑶族。所以,瑶族世世代代居住在高山之中,开荒种小米,铜鼓则成了他们的传家宝。
二、幼儿神话小故事:经典神话故事
传说黄帝和炎帝,是同母异父的兄弟。黄帝是中央的天帝,炎帝是南方的天帝,兄弟俩各占天下的一半,黄帝主张行仁义之道,可是炎帝不肯听从,两个人发生了矛盾,以致闹得水火不相容,终于动起干戈。
那时候,双方已经用火和水这两种东西做为战争的武器了。炎帝是太一陽一神,用的是火攻,当然还有火神祝融帮助他;可是黄帝本人就是管雷雨的神,对火攻并不放在心上,只消一场大雨就对付过去了。所以炎帝不能取胜。
有一次,兄弟俩带着兵马在“涿鹿之野”,也就是今天河北省涿鹿县境内,大战了一场。战争惨烈无比,只杀得天昏地暗、血肉横飞,以致双方兵士血流成河,把那粗一大的木棒(作战的武器)都漂浮起来,
后来,双方在距“涿鹿之野”不远的“阪泉之野”,又打了一场恶仗。这回黄帝不但调遣了神兵神将,连虎豹呀,豺狼呀,熊罴呀,鹰雕呀,……都带上了战场。经过了这样几场血战,炎帝终于被打败了,只好又回到南方,做他那偏安一隅的天帝去。
《绎史》卷五引《新书》云:“炎帝者,黄帝同母异父兄弟也,各有天下之半。黄帝行道(仁义之道)而炎帝不听,故战于涿鹿之野(今河北省涿鹿县),血流漂杵(原是捣物的木槌,这里指作战武器)。”《列子·黄帝篇》:“黄帝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帅熊、罴,狼,豹、豸区(兽名,似虎而小)、虎为前驱,以雕、鹖(雉类),鹰、鸢(老鹰)为旗帜。”
炎、黄之战,是神话传说中的一场旷日持久的大战,它反映了原始社会部族间的矛盾冲突。黄帝由于有众多小部族的帮助,再加上他的勇武和谋略,终于战胜了炎帝。
三、幼儿神话小故事:著名神话故事
禹用了13年的时间,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治服了洪水,大地恢复了生机,人民又过上了安定的日子。禹想弄清楚中国大地究竟有多长多宽,就命天神太章步量大地,太章从东端走到西端,测得长度总共是二十三万三千五百里七十五步。禹又命天神竖亥从北端走到南端,测得的长度也是二十三万三千五百里七十五步,一步不多,一步不少。原来我们中华民族居住的这块土地,在禹的时代竟是方方正正的,禹把它划分成九州。禹还测得三丈以上的洪水深渊共有233559个,便用治水时剩下的息壤去填塞这些深渊,息壤生长不息,把这些洪水深渊都填平了,那些高起来的地方,就成了四方的名山。
《淮南子·地形篇》云:“禹乃使太章步(步量),自东极至于西极,二亿(古以十万为亿)三万三千五百里七十五步;使竖亥步,自北极至于南极,二亿三万三千五百里七十五步。凡洪水渊薮(sǒu叟湖泽)。自三仞(古时八尺为仞)以上,二亿三万三千五百五十有九,禹乃以息土填洪水,以为名山。”这是大禹治水工程基本完成时做的一件大事。古时有“天圆地方”之说,所以我们中华民族生息的这块土地竟是方方正正的。
四、幼儿神话小故事:其它神话故事
黄帝和蚩尤的军队又开到了涿鹿之野,准备决一死战。臣子风后说:“蚩尤力大无比,还能腾空走险,一旦打败了,会在空中逃跑的;而且他还能呼风唤雨,我们得有个对付的办法才是。”黄帝说:“你想得很周到。我已经派人到天上去通知应龙了——就是那个长着翅膀能在天空飞腾的龙,如果蚩尤从空中逃走,就叫应龙捉住他。”
双方一一交一战,蚩尤就让那些山一精一水怪,魑魅魍魉们大声怪叫起来,黄帝的人马听了这种叫一声,就觉得迷迷糊糊,天旋地转,浑身无力,甚至身不由己地朝怪声发出的地方走去,结果被妖怪们杀死吃掉。这对黄帝是很不利的。后来黄帝听说妖怪们最怕听龙吟,就命士兵用牛角做号角,吹出龙吟般声音。蚩尤军中的山一精一水怪们,一个个听得如一醉如痴,四肢无力,再也抬不起身一子。黄帝的军队一拥而上,打了个胜仗。
这时就见天空突然涌起一阵乌云,原来是应龙来了。黄帝立即命令应龙蓄水行雨,想用大雨压住蚩尤的大雾,那神通广大的应龙,展开了双翅,在空中飞来飞去,摆出了行云布雨的架子。哪知道架子还没有摆好,蚩尤早请来了老朋友风伯和雨师,来个先下手为强,纵起了一场猛烈无比的大风雨。狂风暴雨向黄帝的阵地袭来,打得黄帝的军队站不住脚跟,四处溃散。摘自中国神话
皇帝惊慌失措,只好请大女儿来帮忙。这个女儿名叫“魃”,是天上的旱神。她的身一体里装着无限的热炎,走到哪里,哪里便烈日炎炎,赤地千里。黄帝命魃做起法来,霎时云消雨散,红彤彤的太一陽一像火炉一般,大地上滴水皆无。蚩尤一见勃然大怒,又作起大雾来,以为黄帝的军队在混混沌沌的雾气中一定辨不清方向,四处逃散。可是今天却见黄帝命人从营中推出几辆上面站着仙人的小车子,有了这种小车子,黄帝的士兵一点也不迷失方向,直奔自己的阵地冲来。蚩尤一看不妙,便使出了他那“腾空走险”的本领,一纵身跃上空中,想逃之夭夭。哪知黄帝早命令应龙等候在那里。只见应龙先是用嘴喷了蚩尤一口,叫他迷迷糊糊的,像喝醉了酒,然后用两只利爪将他死死捉住,送到黄帝的跟前。黄帝自然不会饶恕这个好战的恶神,立刻将他处死了。
这篇神话据古籍中有关材料编写。《通典·乐典》(唐·杜佑撰)云:“蚩尤氏帅魑魅与黄帝战于涿鹿,帝命吹角作龙吟得御之。”《山海经·大荒北经》:“蚩尤作兵(兴兵,发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蓄水。蚩尤请风伯雨师(风神和雨神)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风止,遂杀蚩尤。”
黄帝在众神的帮助下,终于打败了蚩尤,将他杀死,去掉一块心病。据说他曾用赤铜在荆山下铸造了一个宝鼎,做为他战胜蚩尤的永久纪念。一天,忽然有一条神龙从云中探下头来,把长长的龙须一直垂到宝鼎上。黄帝知道,这是迎接他回天廷的使臣来了,于是他乘上神龙升天了。
五、推荐阅读
幼儿小故事推荐:幼儿神话故事,哲学小故事,礼仪小故事,古代小故事,教育小故事
随便看看:
- [儿童故事]母鸡与公鸡的故事
- [儿童故事]四年级中国的神话传说
- [儿童故事]天国花园
- [儿童故事]嗜好
- [儿童故事]幸运可能就在一根棒上
- [儿童故事]中班儿童儿歌故事大全
- [儿童故事]一个圣诞节的童话
- [儿童故事]五年级中国的神话传说
- [儿童故事]中国代表神话故事文字版
- [儿童故事]"美"
网友评论:
推荐使用友言、多说、畅言(需备案后使用)等社会化评论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