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帮助中心
您的当前位置: 肥城网 > 故事百科 > 儿童故事 正文

介绍3篇中国的神话小故事

作者: 时间:2022-05-19

  中国的神话故事著作还有什么,睡前故事中国神话故事简介,中国的神话故事推荐3个,中国神话小故事晚安故事600字,中国的神话小故事内容350字。

  一、幼儿神话小故事:中国神话故事

  【版本1】

  我国古史神话传说中,有一位女神,她叫女娲。女娲是个什么样的呢?传说她是人首蛇身。女娲是一位善良的神,她为人类做过许多好事。比如说她曾教给人们婚姻,还给人类造了一种叫笙簧的乐器。而使人们最为感动的,是女娲补天的故事。

  传说当人类繁衍起来后,忽然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打起仗来,他们从天上一直打到地下,闹得到处不宁,结果祝融打胜了,但败了的共工不服,一怒之下,把头撞向不周山。不周山崩裂了,撑支天地之间的大柱断折了,天倒下了半边,出现了一个大窟窿,地也陷成一道道大裂纹,山林烧起了大火,洪水从地底下喷涌出来,龙蛇猛兽也出来吞食人民。人类面临着空前大灾难。

  女娲目睹人类遭到如此奇祸,感到无比痛苦,于是决心补天,以终止这场灾难。她选用各种各样的五色石子,架起火将它们熔化成浆,用这种石浆将残缺的天窟窿填好,随后又斩下一只大龟的四脚,当作四根柱子把倒塌的半边天支起来。女娲还擒杀了残害人民的黑龙,刹住了龙蛇的嚣张气焰。最后为了堵住洪水不再漫流,女娲还收集了大量芦草,把它们烧成灰,埋塞向四处铺开的洪流。

  经过女娲一番辛劳整治,苍天总算补上了,地填平了,水止住了,龙蛇猛兽佥欠迹了,人民又重新过着安乐的生活。但是这场特大的灾祸毕竟留下了痕迹。从此天还是有些向西北倾斜,因此太阳、月亮和众星晨都很自然地归向西方,又因为地向东南倾斜,所以一切江河都往那里汇流。

  中国古代神话传说,水神共工造反,与火神祝融交战,共工被祝融打败了,他气得用头去撞西方的世界支柱不周山,导致天塌陷,天河之水注入人间。女娲不忍人类受灾,于是炼出五色石补好天空,折神鳖之足撑四极,平洪水杀猛兽,人类始得以安居。

  【版本2】

  远古的时候不知由于什么原因,支撑着天穹的四根大柱子突然折断了,半边天空坍塌下来,蔚蓝色的天幕上露出个黑一洞一洞的大窟窿;九州的土地也忽然裂开了,分割成一条一块的。天不能完全覆盖住大地,地也不能完全负载着万物了。洪水在四处泛滥,大火在各处燃一烧。凶猛的野兽从森林里窜出来,吞噬善良的人民;鹰雕在上空盘旋,攫食老人和孩子的血肉。

  天神女娲看见天地被弄得一一团一糟,自己创造的儿女们正在遭受苦难,心里非常难过。她决心把天上的黑一洞补上,把儿女们从水深火热中拯救出来。于是她来到昆仑山上,亲手熔炼了五色石子,把苍天修补好,天空又变得和先前一样美好了,她又砍下大乌龟的四只脚,用来代替天柱,树立在大地的四方,将天空支撑起来;她还把那兴风作一浪一的黑龙杀掉,使得中原的百姓得以安生;然后她又把芦苇烧成灰烬,堆积起来,用它阻挡住滔滔的洪水。

  经过这一番辛苦的工作,苍天补好了,四极稳固了,洪水退下去了,恶禽猛兽被诛灭了,中原一带的灾难平息了,善良的人民得到了拯救,又过上了无忧无虑的生活。

  这篇美丽动人的神话故事,据《淮南子·览冥训》(西汉淮南王刘安与其门客共撰)中有关材料编写。原文说:“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大海龟)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一婬一水。”这是盘古开天地、女娲造人之后的一场大劫难。女娲不仅是人类的伟大母亲,还是补天治水的英雄。

  二、幼儿神话小故事:经典神话故事

  夏朝最后一个国君名叫履癸,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昏君夏桀王。

  这个夏桀王,身一体魁梧,相貌堂堂,力大无比。他能把坚一硬的鹿角一手折断,把弯曲的铁钩轻轻扳直,敢于徒手和虎豹搏斗,有胆量下水斩杀蛟龙。从外表上看,的确够得上一个英雄豪杰,可是内里却藏着一颗残暴腐朽的心。

  传说他为了自己的享乐,用从百姓那里敲骨吸髓弄来的钱财,造了一座高大华丽的宫殿,取名“瑶台”。在这座宫殿里,聚集了天下的许多珍宝和美一女,又把一些耍把戏的倡优、游手好闲的狎客及矮小可笑的侏儒弄到身边,叫人制作了不少一婬一荡的歌曲,夏桀每天就跟这些人混在一起,狂歌乱舞,饮酒作乐,不理朝政。他还在宫苑里挖了个大池子,里面装满了酒。他喜欢看众人饮酒的场面,打一通鼓,立刻就有三千人趴在酒池边喝酒,一个个伸长了脖子,像老牛饮水似的,吸得吱吱作响。有人喝醉了,摇摇晃晃的,一头栽进酒池里淹死,他和妃子们见了拍手大笑,觉得挺好玩的。

  还传说,夏桀在一处深谷中造了一个“长夜宫”,从各地选来一些男男一女女,他就跟这些人混在一起,通宵达旦,一婬一乱作乐,一连数月不出朝听政。后来有一天晚上,天空突然刮起了大风,飞沙走石,一一夜之间就把深谷填平了,那座“长夜宫”也埋在沙石的下面了。这或许是上天对夏桀的惩罚吧。

  本篇据《列女传·夏桀妹喜》及《博物志·异闻》等书中有关资料编写。筑“瑶台”、挖“酒池”、造“长夜宫”,与美一女狎客们作“长夜之欢”,都表现了夏桀的荒一婬一腐朽。

  三、幼儿神话小故事:著名神话故事

  禹治服了洪水,做了天子后,就想到再给人民做些好事。他半生奔波,几乎走遍了九州的山山水水,熟知各地都有哪些山一精一水怪、魑魅魍魉一类害人的妖物。为了使人们出门时能够有所防备,禹便用九州州长们贡献上来的九堆钢铁,在荆山脚下铸造了九个宝鼎。据说一个宝鼎要九万人才能拉得动。可见是怎样的庞然大物了。每个宝鼎上都刻绘了天下各地毒虫恶兽和鬼魅一精一怪的图像,让人们一看就晓得哪一方有什么害人之物,预先知道防备;将来出门远行,也心中有数,趁早带上降服妖怪的武器和法宝,便不再受害了。禹把这九个宝鼎摆放在宫门之外,叫人们参观识别,成为旅行指南图。所以禹铸鼎的本意是教导人民辨认一奸一邪,并不是为了纪念自己的功德。

  九个宝鼎传下去,从夏代传到殷代,又从殷代传到周代,渐渐成为传世的国宝,被帝王珍藏在庙堂里,其辨识一奸一邪的作用也消失了,终于成了权位的象征。

  对这九个宝鼎,历代的野心家们一直很感兴趣。春秋时楚庄王率兵攻打陆浑戎(小国名),走到周天子的都城洛邑(今河南洛一陽一),固定王派使臣王孙满去接待他。席间,庄王向王孙满询问九鼎的大小轻重,颇有取周王朝而代之之意。善于外一交一辞令的王孙满说了一句含有讽刺味的话,“在德不在鼎。”意思是说,国君统治天下在于是否有德,不在于是否有鼎,使楚庄王碰了一鼻子灰。后世便把这个典故称为“庄王问鼎”或“问鼎中原”,成为野心家要夺取帝位的代名词了。

  《汉书·郊祀志》:“禹收九牧(九州州长)之金,铸九鼎。”《左传·宣公三年》:“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枚(九块),铸鼎象物(刻绘了怪物的形象),百物而为之备,使民之神一奸一(辨别鬼神怪异之物)。”禹铸九鼎,目的在方便百姓,造福于民,因此人们对他感恩戴德,上下和谐无间,共同享受着上天赐给的幸福。九鼎成为德的象征。

  四、幼儿神话小故事:其它神话故事

  铁拐李行医收徒

  传说有一天,铁拐李变做一个白发苍苍的老翁,到一个镇上行医施药。找他来看病的人络绎不绝,因为他总是药到病除。人们于是都称他为白发神医。

  这件事一来二去传到了镇长的耳朵里。他是个很有心的人,心想这白发老翁肯定不是个凡人,于是,他准备了酒果等礼物,去拜见这位神秘而又医道高超的白发老人。白发老人见镇长带着礼物来了,倒也不客气,便收下礼物,请他到堂中相会。

  镇长只见眼前亭台楼阁,瑶草琼花,别有一番神仙境界。来到厅内,更是玉堂金室,幽廊曲径,使人目不暇接。老翁马上命人摆上美酒佳肴,与他开怀畅饮。

  镇长哪里见过这样的饮食,琼浆玉液,令人欢而不醉,海味山珍,使人饱而不腻。酒宴之后,老翁送他出来,悄声地对他说:“来此之事,只可你知,我知,不要对别人乱讲。”镇长一听,马上连连点头,唯唯答应。

  过了些日子,白发老翁来到镇长家里,对他说:“你知道我是谁吗?我本是仙人,以济世救人为己任,我在这儿该做的事情都做完了,要回去了。楼下还剩下一些酒,你去命人把那酒拿上来,我今天在这里和你饮酒话别。至于何时能再见面,那就不好说了。”

  于是,镇长派手下人去下楼取酒坛子,可是,去了十几个人也没有搬动那个酒坛子。于是,老翁笑着走下楼去。来到酒坛前,只用一个手指头就把酒坛提到了楼上。那个酒坛看上去很小,好像装不下多少酒,可是两个人从早晨喝到中午,又从中午喝到晚上,一整天也没有喝光。

  席间,老翁问镇长:“你愿意跟我走吗?”镇长说:“我很想修道,就是担心家里人离不开。”老翁明白了他的意思,就折了一根青竹竿,比了比镇长的身高,让他拿回家挂在后院。

  第二天清早,家里人发现镇长在后院上吊死去了,于是赶紧料理后事,把他埋葬了。其实,镇长就站在那里,看家里人忙前忙后,可是别人谁也看不见他。

  然后,镇长跟随老翁走进深山密林之中。山中有一群猛虎,老翁就命他和那些老虎生活在一起。镇长也不害怕,白天在虎群中出出进进,夜晚就和老虎睡在一起。

  后来,老翁让镇长自己住在一间大房子里,上面用朽烂的绳索吊着一块万斤重的大石头,一会儿又进来几只猛虎,争着去咬那朽烂的绳索。可是,镇长面对危险,若无其事,安然不动。

  经过这样的种种考验,老翁最后对他说:“你是个可教之人。”

  从此,镇长跟着老翁安心修道。过了些日子,他有些想家了,老翁马上知道了他的心思,就交给他一根竹杖,对他说:“你骑上它,想到什么地方去就可以到什么地方去。到达后要把它投进湖中去。”老翁说着又给他画了一道符,对他说:“你拿上它,路上就可以驱鬼抑神了。”

  于是镇长骑上竹杖,转眼就到了家。他自以为离家不过十几天,其实已经十几年了。他遵照老翁的话,把竹杖投入湖中,竹杖入水后立即化作一条蛟龙,向远处游去了。

  从此以后,镇长就留在家乡,给人们医治百病,消灾解难。无论什么样的疑难杂症,他都能手到病除。

  他家乡的人们都知道他学到了真本领,无论有什么大事小情,都要向池来请教。他更是有求必应,为人们排忧解难。

  有一个年轻人看到他有功夫,便随他学道。九月初的一天,镇长突然对徒弟说:“九月九日这天,你家有大难。不过,这难依我之法可以避过。你赶紧回家,让家里人每人都缝一个小锦囊,在里面装上茱萸,系在胳膊上,然后离开家,登上高处,在那里喝菊花酒,就可以免去这场灾了。”

  到了九月九日这天,徒弟便按照镇长的嘱咐,率领全家人带上茱萸锦囊,登上他家后面的一座小山,在那里开怀畅饮菊花酒,他们从早晨一直喝到傍晚。

  晚上,他们到家推开门一看,不禁大吃一惊,只见家里的牛羊鸡狗一个没剩全都死光了。

  由此,人们便在九月九日重阳节这天登高佩茱萸、饮菊酒以避灾躲难。

  五、推荐阅读

  幼儿小故事推荐:二年级小故事,绘本小故事大全,国学启蒙,英文小故事,幼儿故事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网友评论:

推荐使用友言、多说、畅言(需备案后使用)等社会化评论插件

Copyright © 2012-2025 肥城网 版权所有
鲁ICP备2023001042号-1鲁公网安备 37098302001085号
Top
81620538
81620538
已为您复制好微信号,点击进入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