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帮助中心
您的当前位置: 肥城网 > 故事百科 > 儿童故事 正文

中国的神话小故事还有哪几个

作者: 时间:2022-05-19

  中国的神话故事读后感200,中国代表神话小故事在线读,中国的神话传说主要讲什么内容,幼儿故事中国神话在线,中国的神话小故事300字左右,中国神话传说书包含哪些故事。

  一、幼儿神话小故事:中国神话故事

  盘古用一一柄一大板斧开天辟地,天极高了,地极厚了,盘古的身量极长了,然后才出现三皇和五帝。古神话中最早的三皇是天皇、地皇和人皇,传说他们一共兄弟九人,分别管理天下的九州。他们的样子也长得很奇怪,天皇有13个头,地皇有11个头,人皇有9个头,都是龙的身一子。

  上面是关于三皇的一种说法。还有的说,三皇是指伏羲、燧人、神农,或者是指伏羲、神农、黄帝,或者是指伏羲、神农、女娲等。

  五帝是东西南北中五方的天帝,也叫五方神。中央的天帝是黄帝,他是天廷的最高统治者。在五行中,中央属土,黄帝的属神是后土,手执一条大绳以治理四方。东方在五行中属木,其天帝是太皞,属神是句芒,手里拿着圆规以治理春天,是管春天草木生长的神。南方在五行中属火,其天帝是太一陽一神炎帝,属神是祝融,他手里拿着秤杆以治理夏天。西方在五行中属金,其天帝是少昊,属神是蓐收,手里拿着一一柄一大斧来治理秋天。北方在五行中属水,其天帝是颛顼,属神是玄冥,手里拿个秤锤来治理冬天。这五方的天帝,各自统治着一片辽阔的土地。

  本篇据《太平御览》引《春秋纬》、《拾遗记》及《淮南子·天文篇》等书中有关材料编写。我们中华民族,号称炎黄子孙,以三皇五帝为文明史之开端。何为三皇五帝,众说不一,上面是较为普遍的说法。

  二、幼儿神话小故事:经典神话故事

  禹在着手治水之前,先到各地做了一番考察,摸清洪水为害的情况。他沿着长一江一东下,又溯着黄河而上,走遍了九州的山山水水。禹在考察中认识到,父亲鲧治水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他只采用“堙障”的方法,用息壤来修筑堤坝,使洪水不再横流;可是水一性一总是从高处往低处流的,水积多了,涨高了,堤坝就挡不住了。于是禹接受父亲的教训,改变治水的方法,以疏导为主,以堙障为辅。他叫那长着双翼的应龙走在前面,拿它的尾巴画地,应龙的尾巴画在哪里。禹就在哪里开凿河川,疏导洪水,使之流向大海。禹开凿的那些河川,就成了我们今天的大一江一大河。同时禹还让一只大乌龟背着天帝赐给的息壤,跟在后面,随时把那些积水的深渊填平,把人类居住的地方加高。那特别加高起来的地方,便成了今天的高山峻岭。

  禹念念不忘父亲的遗志,时时想着人民的疾苦,拼命工作,劳神苦思,一连治水十三载,几次经过家门口都没有进去看看,所谓“三过其门而不入”(《孟子·滕文公》)的佳话,就是指的这个。他不仅领导治水,还处处亲自动手,累得要死。手上的指甲磨秃了,小腿上的汗一毛一磨光了,半个身一子不听使唤了,走起路来一瘸一拐的,后脚超不过前脚,人们把他这种步伐称为“禹步”。

  禹经过了十几年的艰苦奋斗,终于治好了有名的大河三百条,支流小河三千条,更小的河流无数条。大地上的洪水退下去了,到处出现了一片新绿。人民从高山的洞一穴一里走出来,从树上的巢窠里走下来,又过上了安定的生活。为此人们世世代代感谢他的恩德,歌颂他的功绩。

  这篇中国神话故事,据《诗经》,《楚辞·天问》及《山海经》中有关材料编写。大禹治水,忘我工作,三过家门而不入,以致积劳成疾,半身“偏枯”,走路后脚不过前脚,人称“禹步”。这些传说很多,足见禹的伟大献身一精一神及人民对他的崇敬。

  三、幼儿神话小故事:著名神话故事

  炎帝还有一个小女儿,名叫女娃,也有一段悲壮而富有一浪一漫色彩的故事。这故事的内容,永远激动着人们的心弦。

  传说女娃有一次到东海去游玩,突然海上刮起了狂风,掀起了巨一浪一。那凶恶的海神仿佛蓄意要夺去这位美丽少女的生命,船终于被打翻了,女娃溺水而死,她永远也回不来了。女娃死后,灵魂化作了一只小鸟。这小鸟的形状有点像乌鸦,白嘴,红足,头上带着绚丽的花纹,住在北方的发鸠山上,那山上长着很多柘树。这鸟儿啼叫的时候,声音就像在呼唤自己的名字——“一精一卫”、“一精一卫”,于是人们就叫她“一精一卫”。

  女娃恨透了吞噬她年轻生命的大海。为了复仇,她每天从西山衔些小石子、小树枝,投到东海里去,发誓要把大海填满。

  可以想象,这样一只小鸟,想用口衔的小石子,小树枝把大海填平,那是怎么可能;可是她那坚定不移的决心,锲而不舍的一精一神,该有多么可歌可泣啊!比那想用肩膀担走太行、王屋两座大山的愚公,还要值得敬佩。她真不愧为太一陽一神的女儿。

  东晋时的大诗人陶渊明,在《读山海经》诗中写道:

  一精一卫衔微木,

  将以填沧海。

  这两句诗,就是对一精一卫坚强不屈的意志、奋斗不息的一精一神之崇高礼赞!

  这种鸟,传说后来在海边和海燕结成了配偶,生下的孩子,雌的像一精一卫,雄的像海燕。

  据说直到今天东海还有“一精一卫誓水处”——因为那里夺去了她的生命,她发誓永远不喝那里的水。所以人们称她为“誓鸟”或“志鸟”,也叫她“冤禽”,民间却叫她“帝女雀”。意思是炎帝女儿变成的鸟。由此可见,她永远地活在人们的心中了。

  这篇神话故事,据《山海经》等书中有关材料编写。《山海经·北次三经》云:“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鸟,文首(头上有花纹),白喙(鸟兽的嘴)、赤足,名曰一精一卫,其名自叫,是炎帝之少女名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一精一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填塞)于东海。”一精一卫填海,不仅仅是为了报仇雪恨,也是为了使以后千千万万的人不被大海所吞噬。从理智上讲,这工作是无法实现的,可是在感情上,却叫人们感受到一种悲壮的美。

  四、幼儿神话小故事:其它神话故事

  话说鲁班师傅和一娘一子云游四海,有一日来到赵州地界,到了洨河渡口。

  那洨河渡口是个一交一通要道,过往商人旅客络绎不绝,可是,洨河水宽一浪一大,河上没有桥梁,水中只靠一只渡船载客,一渡只能装载几位客人。

  那渡船一来一往,一往一来,轮到鲁班师傅和一娘一子上渡船时,天色已近黄昏了。

  鲁班师傅问那艘公师傅:“这洨河渡口人多客旺,为何官府不在水上修筑桥梁?”

  艘公师傅回答说:“不是不想修,只是修不成啊!这赵州地界,每有新官上任,都想在洨河修桥,但是,这洨河有条黑蛟,那东西凶恶蛮横——每回桥墩还没砌成,就被那黑蛟发大水冲了去。”

  过渡的路人也跟着叹息:“这黑蛟常使渡船翻侧,它是为了吃人吃畜、抢劫财物,才极力阻挡河上修桥啊!”

  听这么说,鲁班师傅低声对一娘一子说:“我不怕黑蛟,今晚无事,我来这河上造座桥玩儿。”

  鲁班一娘一子抿嘴一笑:“夫君旅途辛苦,这桥让我来修吧!”

  话说鲁班一娘一子心思灵敏,手艺一精一妙并不输给丈夫,她曾经看见亭台,造出雨伞,从此天下女子雨天出门,便都高擎雨花,如芙蓉出一水。

  不一会,天黑了。那造桥人说造就造,鲁班一娘一子月儿初出开始动工,没到半夜,一座秀美的石桥就造好了。

  一娘一子见时候还早,就在桥梁杆上雕刻图画,她雕刻牛郎织女鹊桥会,又雕刻丹凤朝一陽一百花开……图画还没刻完,那黑蛟被刻石的声音惊醒,从水面探出龙头,看到河上造了石桥,勃然大怒,当即卷起千钧巨一浪一,万钧潮水,直冲鲁班一娘一子拍打过来。

  鲁班师傅听到水响,连忙起身,一操一起大斧来保护一娘一子。瞅准黑蛟龙近得前来,鲁班师傅从桥上一跃跳下,这一跳不偏不倚,正好骑到黑蛟背上。

  鲁班师傅双脚夹一紧蛟龙身一体,用斧头扼住龙颈,大声问它:“畜生,你服我不服?”

  “不服不服!除非你在我的龙颈七寸钉上钉子,否则我是绝不认输的。”

  鲁班师傅听到这话很高兴,因为钉钉子这事他十分在行。

  他一眼就算准了黑蛟的七寸,在龙颈七寸之处钉下一颗长钉子。

  黑蛟龙龙颈被扼住,法力施展不开,巨大的一浪一潮慢慢退却。但它仍不认输,一味在水中翻腾跳跃,想要把鲁班师傅甩下。无奈鲁班师傅斧凿功夫了得,力度计算一精一妙,黑蛟龙用尽力气,还是无计可施。

  鲁班师傅驯服了黑蛟龙,驾着它,来到赵州城南,把它横放在洨河上,那黑蛟龙不长不短,正正好做了一道拱桥。

  回头说鲁班一娘一子,她雕好栏杆上的花纹,又欣赏一回,觉得雕琢一精一美,玲珑秀丽,她十分满意,就沿着河岸寻找丈夫。

  来到城南,远望河面已架起拱形大桥,气势雄壮,就像巨龙卧在河面饮水,又像天上彩虹落到凡间。

  但鲁班师傅不在桥上,也不在河边,洨河上下莫说人,连个影子都没有。一娘一子正担心呢,忽然间,远远看到南边太行山下来一群白绵羊,它们身形奇特,窜窜跳跳,正朝洨河走来。那羊群后面跟着一个人,正扬着鞭子,迈着大步走下来,仔细一看,不是别人,正是鲁班师傅。

  鲁班师傅把羊群赶到桥上,放下鞭子,挥一挥衣袖,一只只白绵羊立马变回一块块白玉石,仍然像羊一样长着脚,洁白,一温一润,柔软,在月光里十分好看。鲁班师傅吩咐那长脚的石头:“来,跟着我,你砌这里;你砌那边。”那群白玉石,一块砌这里,一块砌那里,很快把蛟龙桥砌结实了。

  鲁班师傅这样子造大桥,一娘一子还是第一回见到呢,真是大开眼界!鲁班一娘一子又惊又喜,飞快朝鲁班师傅跑来,她跑得太急,裙裾不小心挂到路边人家的鸡笼上,笼里的公鸡吓着了,“喔喔喔”大叫起来,这一叫不打紧,引得整座赵州城的鸡全都叫唤一起来。

  这会儿,就只剩下桥头没有砌石,鲁班听见全城鸡叫,心里一慌,忙赶着最后两块大石头往桥头一蹲,石头顷刻之间固定下来,大桥造好了。

  这下好了,赵州洨河一一夜之间造起两座石桥,一座秀丽非凡,人见人夸,一座雄伟壮丽,天下无双。人间天上,各路神仙听说鲁班造桥的故事,都纷纷称颂鲁班师傅和鲁班一娘一子。

  但是,也有两位神仙心里不服气,要亲自来看看究竟。

  这两位神仙是谁呢?一个是张果老,一个是柴王一爷。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张果老骑着一毛一驴,柴王一爷推着独轮车来到桥边,鲁班师傅正在桥上忙活,那两神仙高声问道:“这赵州石桥是什么人修的呀?”

  鲁班师傅忙得满头大汗,听得有人问,随口回答道:“赵州大石桥,鲁班师傅修!”

  张果老指指自己的小一毛一驴,柴王一爷指指自己的小车,又问:“鲁班师傅,你修的桥结实不结实?张果老的一毛一驴,柴王一爷的小车要从桥上过,吃得住吃不住啊?”

  鲁班师傅哈哈大笑:“你们这小一毛一驴,独轮车算什么?就算千军万马,我的桥也扛得住啊!”

  柴王一爷看不得鲁班师傅得意洋洋的样子,暗中搬来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这五岳名山,放在金瓦银把的独轮车上。

  张果老也觉得鲁班师傅口气太大,顺手牵来一朵乌云,盖住了一毛一驴顶,然后打开驴背上的褡链,摘来太一陽一装在左边,捞来月亮装在右边。

  他们才刚起步上桥,桥身马上晃悠起来!

  张果老笑着说:“哈哈,鲁班师傅,如果你这桥果真能吃得住,我张果老从此倒一骑驴!”

  鲁班师傅一看大事不好,连忙跑到桥下,举起双手把桥身托住,这才把桥保住了。

  桥身桥基经过这一压,不但没有损坏,反倒更加结实牢固,只是南边桥头被压得向西扭了一丈多远。所以,直到现在,赵州大桥上还有七八个驴蹄印呢,那是张果老留的;桥中心有三尺多长的一道车沟,那是柴王一爷推车压出来的。桥底下还有鲁班的两个大手印,那是他托桥时印上去的。

  赵州桥建成到现在,几千年没有倒,是因为桥身由洨河的黑蛟龙、太行山的白玉石造成,不仅十分柔韧,而且十分坚固。

  张果老输了这一局,觉得惭愧,所以他遵守诺言,以后无论到哪里,都是倒一骑着一毛一驴去的。

  鲁班除了黑蛟龙,造了大石桥,为赵州人做了两件大好事,赵州人感激他,编了一支叫《小放牛》的歌,那支歌是这么唱的:

  赵州桥来什么人修?玉石栏杆什么人留?

  哎,什么人骑驴桥上走?什么人推车压了一趟沟?

  ——赵州桥来鲁班修,玉石栏杆圣人留。

  ——哎,张果老骑驴桥上走,柴王一爷推车压了一道沟!

  五、推荐阅读

  幼儿小故事推荐:德育小故事,历史小故事大全,幼儿英语故事,幼儿日常百科,童话小故事大全,诗歌散文大全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网友评论:

推荐使用友言、多说、畅言(需备案后使用)等社会化评论插件

Copyright © 2012-2025 肥城网 版权所有
鲁ICP备2023001042号-1鲁公网安备 37098302001085号
Top
81620538
81620538
已为您复制好微信号,点击进入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