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帮助中心
您的当前位置: 肥城网 > 故事百科 > 儿童故事 正文

中国神话故事幼儿故事500字

作者: 时间:2022-05-19

  中国代表作神话传说精选,中国的神话故事读后感200,晚安故事中国神话推荐,中国的神话350字,中国经典的神话小故事简介。

  一、幼儿神话小故事:中国神话故事

  传说,西周时期,有个穆王,姓姬名满。他和其他古代帝王一样,在位时都是定期到全国各地“巡狩”!视察一番。他周游天下,极为一浪一漫,亦真亦幻,极富传奇色彩。据说,他有八匹骏马,名字很古怪,叫做赤骥、盗骊、白义、逾轮、山子、渠黄、骅骝、绿耳。他还养了六条凶猛的狗,名字也很稀奇,有重工、彻山等。巡狩期间,他带着四个著名的御者,整天驾着车,带着狗,一会儿射鸟,一会儿猎兽,一会儿钓鱼,过着逍遥自在的生活。

  《穆天子传》记述了周穆王的一次有趣的西巡。那是穆王十三年,他亲率七萃之士,驾八骏之乘,以柏天为先导,造父为御者,长驱万里,开始了以开拓北方和西方为目的的西巡。一路上,他经历了许多稀奇古怪、妙趣横生的人和事。他喜好打猎,在渗泽地方,他不但猎到了许多獐狍野鹿,还捕获了纯白色的银狐和纯黑色一毛一的貉;在一陽一纡山下,为了祭奠水神河伯,他把珍贵的碧玉和猪、马、牛、羊沉入黄河,表示虔诚。上了昆仑山,他观览了黄帝当年住过的宫殿,还给雷神丰一隆的墓培了土;在舂山,他观赏了许多珍禽怪兽:赤豹、白虎、熊罴,还有能用巨爪掀起犬羊的猛禽。继续西行,他到了赤乌国,据说这里出美人,长得如花似玉,貌似天仙。赤乌国王献给他两个美一女,穆王大为高兴,立即把她俩封为嬖人。到了群玉山,真是目不暇接,遍地宝玉。他下令在这停留四天,叫大家都去采玉;最后到了帕米尔!!西王母一之邦,会见了西王母。西王母是天下少有的大美人。

  周穆王为了见她,特地选了个甲子吉日,并带上了奇珍异宝作为礼物:白色的圭、黑色的璧、一百匹锦缎、三百匹白绸。西王母愉快地接受了他的礼物,并把他当成最尊贵的客人。第二天,周穆王大摆宴席,请西王母一道饮酒行乐。穆天子设宴的瑶池,如同仙境,亭台楼阁,雕梁画栋,假山喷泉,奇花异草,处处令人留连忘返。周穆王和西王母沉浸其中,欢一愉无比,他们一忽儿刻石纪功,一忽儿植树留念,缠缠一绵绵,卿卿我我,如同一对初恋情一人。

  不料,国内来人传报徐偃王叛乱,于是,周穆王不得不告别西王母,御驾东征。在告别的宴会上,两位相见恨晚的国君,一唱一和,以诗来互相抒发依依惜别的情感。西王母先赋诗一首:白云在天,山陵自出,道里悠远,山川间之。将子无死,尚能复来?意思就是:白云在天空中飘荡,哪一座山啊都不是它停留的地方!重重的山啊路途遥远,道道的水啊艰险漫长,它们把我们阻隔两地!啊,假如你平平安安度过了难关,你还愿不愿意再回到我的身旁?表达了她对周穆王的惜别与期望。周穆王马上答诗一首,说:予归东土,和治诸夏。万民平均,吾顾见汝。比及三年,将复而野。意思是说:我不得不回到我东方的国土,我一定能联合起各地的诸侯!平定叛乱,我要尽快地解救百姓的苦难,为了见到你,我再旋风一般回头!我向你保证,最多三年,三年一到,我就会再跨进你的国都!

  西王母听到穆王这样坚定、深情的回答,又高声吟道:徂彼西土,爰居其野,虎豹为群,乌鹊与处。嘉命不迁,我惟帝女,彼何世民,又将去子?吹笙鼓簧,中心翱翔,世民之子,惟天之望。这首长诗的意思,翻译成现代诗则是:啊,不!你长途跋涉来到我这遥远的西方,可我这里是这样的简陋、荒凉!只有鹊儿鸟儿叽叽喳喳地同我住在一起,而凶猛的虎豹在我们四周游逛。只要你美好的誓言不再改变,我也永远是你贴心的娇一娘一。啊,那是一些什么样的百姓啊,竟使你忍心离我去为他们奔忙?这管弦笙歌吹唱的是我的愁苦,我的心早已悬在半空飘飘荡荡!啊,你这个一爱一民如子的君主啊!我只有遥望着长空把你怀想……他们就这样地唱和着,缠一绵悱恻,直到离别。后来,周穆王平定了叛乱,并没有再如约西行,而是西王母在四年之后东来,朝见了周穆王。作为国宾,周穆王把她安排到昭宫下榻,好生招待了一番。

  这段颇为一浪一漫的两国君主之恋,被后世传为佳话。但是,对于这段离奇的故事,竟有人进行考证和推测,认为是实有其事,倒给人们增加了新的谜一团一。

  二、幼儿神话小故事:经典神话故事

  瑶族端午挂葛藤

  相传很久以前,有一个瑶族支系的穷人反抗官府造反失败,官兵追杀过来,见人就杀,见东西就抢,村寨遭到血洗。老百姓都纷纷地往很远的地方逃去。

  在逃难的路上,有一位瑶族妇女,她背着一个五岁的孩子,领着一个三岁的孩子,来到一座长满葛藤的大山前。后有追兵,前无去路,她抱起身边三岁的孩子,紧紧地搂着,流着眼泪对孩子说:“好孩子啊,莫要怪阿妈心太狠!带着你,大家都逃不掉,为了救哥哥,只好忍心丢下你啦!”那三岁的孩子却死死抓住阿妈的腿不放,哇哇哇地哭个不停。

  就在这时候,一个白发银须的老人出现在这位瑶族阿妈的面前。他问这位瑶族阿妈:“你怎么不背小的,反而背大的呢?”

  阿妈说:“大的是壮族的孩子,小的才是我亲生的孩子。”

  白发银须老人更觉得奇怪,忙问道:“那你为什么丢掉自己的孩子,去救别人的孩子呢?”

  阿妈说:“他的爹妈都被官兵杀了,救了他,留下一根苗,将来好报仇雪恨。”说着她心一横,就把自己的孩子丢在路边不管了。

  那白发银须老人看见这位瑶族阿妈舍己为人,十分感动,便对她说:“你不要慌,顺着这根最粗最长的老葛藤爬上去,你们就能够脱离危险了。”

  说着,老人便抖动了两下又粗又长的葛藤,说来真是奇怪,经老人这么一抖,旁边竟出现了一条平坦的山路。瑶族阿妈不敢迟疑,便背着壮族孩子,沿着山路爬了上去。

  她们刚刚爬到山顶上,那些如狼似虎的官兵便追了过来。

  官兵们追到山脚下,抬头看见瑶族阿妈背着孩子就在山顶上,他们却只看到满山的老葛藤,哪里有什么路啊!

  官兵们急得嗷嗷乱叫,瑶族阿妈不忍心看那些没有人心的官兵去杀害自己丢在路边的亲生骨肉,便扭头跑向对面的山里去了。

  官兵们找来找去仍未找到路,实在无法上山,只好退兵走了。

  等瑶族阿妈远远地看到官兵们撤走后,她就又背着壮族孩子来到山脚下。刚到山底下,更奇怪的事情又出现了,她自己的孩子在那么多官兵的跟前竟然安全无恙,正在泉边喝水呢!

  阿妈抱起自己的孩子,流着眼泪问:“孩子,你是怎么到这里来的?那些官兵怎么没有杀你?”

  孩子扑到阿妈的怀里,贴着阿妈的脸说:“是那位老爷爷背着我飞来的。”原来,这位白发银须的老人,就是这座山上的一位神仙。

  阿妈又背起那个五岁的壮族孩子,领着三岁的自己的孩子,继续赶路。

  走了没有多远,他们来到了一个山冲。在这个山冲中,有一个寨子,不少逃难的人都来到了这里。

  三岁的孩子眼尖,在人群中一眼便认出了自己的阿爸,喊着就跑了过去,让他阿爸抱了起来。

  阿妈觉得奇怪,就问丈夫为什么也跑到这里来了。丈夫说:“造反失败了,官兵把我们全都打散了。人们死的死,逃的逃。我回到家找不见你们,就随逃难的人群来到了这里。”

  丈夫又问妻子是怎样来的?于是她就把路上遇到白发银须老人,老人怎么又用葛藤解救他们的事,详详细细地跟丈夫说了一遍。

  她丈夫听了,惊讶地说道:“哎呀,我们也是这位白发银须老人搭救的。是他让我们几个年轻力壮的人走在后面,每人拖一把葛藤,清扫路上的脚印,掩护大家撤退。等官兵追来,他们一踩上葛藤扫过的路,就像毒蛇碰到它最害怕的半边莲一样,吓得马上就退兵走了。”

  人们一听,就纷纷议论开了。最后,一个年纪最大的长老对人们说:“往后,每年端午节,我们瑶寨家家户户都要挂葛藤,它能驱邪避魔保平安。”

  就这样,这个风俗世世代代传了下来。

  三、幼儿神话小故事:著名神话故事

  从前有一户人家,家里只有父女两人。女儿不仅漂亮,而且非常聪明。

  这天,父亲有事要到远方去,留下女儿和一匹白马。这马长得非常健壮,跑起路来日行千里,像风一般地快。更奇特的是,这匹马十分通晓人一性一,它懂得人的话语。大家都说这是一匹“神马”。

  父亲出门时,嘱咐女儿说,要一精一心喂养和一爱一护这匹马,他不久就会回来的。父亲走后,家里只剩下这匹马跟女儿做伴儿。每逢她感到孤独时,就跟马儿说说话。马虽不会言语,但它会点点头、甩甩尾,表示出很亲一热的样子。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父亲却一直不见回来。女儿非常想念父亲,更担心父亲在外一遇到什么变故。一天,她半认真半玩笑地对马儿说:“马儿呀,你懂我的话吗?如果你能去把我的父亲找回来,我就嫁给你做妻子。”

  谁料姑一娘一的话音刚落,这匹马便脱缰而去,一溜烟不见了。

  原来父亲在远方生了病,正犯愁怎样才能回去,却突然发现自己家中的马奔跑而来,心里十分惊喜。父亲因思女心切,顾不得多想什么,就跨上马背,骑马往家中奔去。

  到家后,久别的父女相聚,自然格外高兴。父亲觉得这匹马立了很大的功劳,就特别添草加料,一精一心喂养。但使父亲觉得奇怪的是,一精一草细料不少,但马儿却一口也不肯吃。每当见到女儿出入时,这匹马不仅会引颈长鸣,而且更是跳跃不止,发出或喜或怒的声音。父亲偷偷地问女儿是怎么回事。于是,女儿就把她对马说过的话,告诉了父亲。

  父亲听后,感到十分不安,沉思了一会儿,便低声嘱咐女儿说:“记住,这件事千万不可张扬出去。如果让人知道我将女儿嫁给了一匹马,那像什么话呢?你暂时不要出房门,也不要到马跟前去。”

  第二天,父亲便在马棚周围,装上了弩箭,趁马不防备,把马射死了。然后,他剥掉马皮,把马皮挂晒在院里的一块大石头上。

  一天,女儿正跟邻家的女伴在院子里玩耍。她看到晒在石头上的马皮,心中十分不安,特别是想起父亲远走他乡的那些日子……心里非常难过。

  想着想着,她伸手抚一摸了一下马皮上的鬃一毛一,这时意外发生了。马皮突然掀一开来,像阵风似的把她卷走了。在一旁的女伴们吓坏了,急忙去告诉她的父亲。当父亲赶来时,女儿和晒在石头上的那张马皮,早已无影无踪,不知去向了。

  原来,神马皮卷走了可一爱一的姑一娘一,径直往西南方飞去。在遥远的西南方,有个叫大踵的地方,那里是一片人迹罕至的荒野,满山遍野都是桑树。

  但到了那里以后,披了马皮的姑一娘一失去了自己的原形,变成了有着马头形状的、爬在树上的蚕。她不吃别的东西,只吃桑树叶子。后来,她成了这片桑林的主人,天帝封她做了蚕神。

  面对这场遭遇,姑一娘一有说不出的苦处,她日夜想念着自己的家乡,挂念着自己的父亲和女伴。每当这个时候,她会不断地从口里吐出长丝,寄托着她悠长不尽的思念。

  每逢春天的时候,就能看到一个美丽年轻的女子,跪在桑树枝杈上,口里不断地吐出又白又亮的长丝。人们都亲一热地称她蚕神姑一娘一。

  四、幼儿神话小故事:其它神话故事

  尧在位70年,由于他一爱一人民,行仁政,国家治理得非常好。在他晚年的时候,有个国家叫秪支国,献上一只奇异的鸟,名叫重明鸟,又叫双睛鸟。所谓双睛,是说它每只眼睛里各长了两个瞳仁。这鸟的形状有点像鸡,可是鸣叫起来却像凤凰一样美妙。更奇怪的是,它常常脱掉身上的羽一毛一,光着一对肉翅在天空中飞翔。它能搏逐虎豹豺狼等凶猛的野兽,使各种兴妖作怪的恶物不敢为害人民。所以人们都把这鸟看成吉祥之物。拿美玉的膏液来喂养它。

  它有时一年能飞来好几次,有时几年不来一次。国内的人民,家家都把门户洒扫得干干净净,眼巴巴地盼望着重明鸟飞来栖息。当它没有飞来的时候,人们或者用木头刻,或者用金属铸,做成重明鸟的形状,安放在门口,妖魔鬼怪见了,便自己躲藏起来,不敢作祟。如今,人们每当元旦这天,或者刻木,或者铸金,或者图画,作成鸡的形象,挂在窗子上辟邪,这风俗就是从古时迎接重明鸟传下来的。

  本篇据晋·王嘉《拾遗记》中有关材料编写。尧时有重明鸟飞来,是一种祥瑞之兆,说明国家治理得好。我国古时,民间过新年有“帖画鸡户上”的风俗,就是来源于重明鸟的神话传说。

  五、推荐阅读

  幼儿小故事推荐:抗战小故事,幼儿成语故事,幼儿童话故事,神话小故事大全,幼儿诗歌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网友评论:

推荐使用友言、多说、畅言(需备案后使用)等社会化评论插件

Copyright © 2012-2025 肥城网 版权所有
鲁ICP备2023001042号-1鲁公网安备 37098302001085号
Top
81620538
81620538
已为您复制好微信号,点击进入微信